“各位代表,见‘4’就来说事哈!”2021年底,在绵阳市游仙区石马镇新一届镇人大代表见面会上,在领学了代表履职的相关法律法规后,镇人大主席毛光明对大家嘱咐道。
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代表家站“建管用”和代表履职实效的双向提升,游仙区石马镇人大立足实际,创新打造“见4说事”人大工作品牌,即每月“4日选民说事”“ 14日代表议事”“ 24日履职办事”。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代表履职质效,石马镇人大打出一系列组合拳——配套建立起“四个一”能力提升训练营、“七步闭环”工作法、履职积分管理制度、档案实绩管理制度、代表退出机制等,逐步构建出“阵地使用高效化、代表履职实效化、选民联系常态化”的立体化代表履职体系。
走好代表履职“第一步”
“中环线东林园区到金树村的道路,天晴的时候灰大,下雨的时候泥重,重型车经过时车速还很快,老百姓过路时总是心惊胆战,还经常能见到电瓶车‘摔倒’,严重影响到周边群众出行安全。”“见4说事”制度刚建立不久,就迎来群众反映高潮,内容涵盖交通、环境、“三农”、用电用水等关系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2022年4月14日,镇人大代表们正在石马镇人大代表之家议事期间,就接到辖区群众蔺天平的上述反馈。接访代表艾小彬迅速出具处理意见“建议尽快对该段道路进行硬化并优化交通管理”,随后转交镇人民政府办理。同年4月24日,镇人民政府回复:立即组织对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和交通优化。“见4说事”的“速度”和“效能”得到群众纷纷点赞,蔺天平说:“这件事让我相信了代表真心在为民办实事!”
“群众的信任是代表履好职的第一步。”毛光明说,只有群众相信,代表的话才有说服力。
今年3月4日,辖区群众魏文全来到镇人大代表之家说“事”, 他反映,“听到有人说,中科小区对面的拆迁安置房被私自改了性质,变成了非拆迁安置房”。张秀蓉等代表接到反映后,立即与相关部门核实情况后,现场对当事群众作出回复,“已与相关部门沟通核实,反映情况不属实,那里的房屋性质是拆迁安置房”。魏文全说:“你们确认了我就放心了,我相信代表说的话。”
建立“有用的”制度体系
“履职的高效和高质量得益于制度的完善。”毛光明自豪地说。据悉,石马镇党委高度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在镇党委统领下,石马镇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镇级人大代表之家为依托,搭建起“1+3+N”履职平台建设体系,即:一个镇级人大代表之家、三个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N个村社人大代表联系点。
“根据选民人数、地理位置、文化习俗等要素,建立起特色化的三大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对上联系镇人大代表之家,向下辐射各村社人大代表联系点,全面构建起覆盖面广、灵活性强、服务功能齐全的立体化‘家’‘站’建设体系。”毛光明介绍,片区联络站各设驻站代表17至25人,配备站长、副站长统筹工作,每月设置轮值组长1人,轮值代表3至5人开展履职活动,每个联络站每年匹配1万元经费用于日常管护和活动开展。
此外,石马镇还打出一系列配套措施加强代表履职激励。
开办“四个一”能力提升训练营,每月开展一次“代表学习提升”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代表点题调研”活动、每半年开展一次“履职经验交流”活动、每年度开展一次“履职评价考核”活动,促进各位代表加强学习交流,在互通有无中提升履职水平。
出台《人大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将代表履职行为通过积分量化,结合选民意见反馈专栏、满意度测评表,形成对代表履职的全程纪实考核,镇人大代表履职补助与积分紧密挂钩,提升代表履职的积极性。
印发《人大代表履职积分指标体系》,推行履职档案管理制度,将履职评价从年终自述扩宽到日常一线工作积分量化,按照“一人一档、一事一记”原则,全面细致记录了每名代表的履职情况,将履职档案公开展示在各片区联络站,晒成绩、比高低,进而提高整体履职成效。
规范《石马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登记薄》,对选民反映的问题,采取“源头收集、采集归档、分类交办、督促推进、结果反馈、成效考核、跟踪问效”的“七步闭环”工作流程,确保选民反映的每一件事有回音、有结果。
出台《人大代表履职激励专项实施意见》,对综合测评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等次的代表,采取罢免、辞职两种方式启动代表履职退出机制,提升代表的使命感,保障代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
“见4说事”是“家”“站”建设与履职平台搭建的有机融合,也是代表能力提升与创新管理的有机融合,更是代表履职与为民办事的有机融合,是代表履职“可视化、规范化、实效化”的有效探索。“见4说事”推行以来,共收集选民反映事项200余条,代表建议39件,均已解释答复或落实整改,答复率与满意度均达到100%。如今,“见4说事”已成为石马镇周边区域群众家喻户晓的人大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