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重大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高质发展、后发先至”的“金钥匙”。万源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确保建设资金使用更加合理、投资效益更加显著、项目质量更加可靠,为助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贡献人大力量。
重视职能发挥,有效行使法律职责。万源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住宏观性、间接性这个“尺度”,做到既不越权,又不失职,制定出台《关于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监督办法》,明确项目审议的内容和项目监督的机制、流程,凡投资额度在5000万元以上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必须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票决通过后方可实施,使项目审查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加强专业能力的提升,重视相关工委的业务培训与提升,研究学习政府投资项目监督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强审查监督能力,同时聘请来自财政、发改、审计、统计等部门的11名同志组成财政经济审查监督咨询专家库,凭借其对特定行业和技术的深入了解为常委会做好监督工作提供分析、咨询,发挥参谋智囊和辅助作用,依法主动和提前介入审查监督,在政府讨论提出项目时,组织各相关委室和专家库成员参加讨论,第一时间为政府项目“把脉”,促进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工作健康开展。
严把关键环节,强化过程审查监督。万源市人大常委会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实施全程控制,全面封堵“风险点”,大力提高审查监督实效。一是把好投资项目决策关。充分考虑政府性重大投资项目可行性、科学性和社会性,审议通过2023年政府重大投资项目31个,总计投资164.62亿元。二是把好投资项目招投标关。组织20余名人大代表现场全程监督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招投标,督促政府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严格管理,坚决杜绝人为控制招投标市场的现象,严格查处串标、卖标、转包等行为,努力推进工程招投标公平、公正。三是把好投资项目资金关。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运作实施重点监督,在项目设计上,遵循科学合理原则,坚决杜绝拔高建设标准;在项目建设中,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做好工程预算,坚决杜绝超预算实施项目的情况。2023年根据财政资金流向,将重点项目的监督放在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学校和医院等民生项目上,全力推进“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先确保医院、学校、道路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集中力量保障万源市第三小学、罗家湾小学按期交付使用,S101线改造提升工程序时推进。四是把好投资项目质效关。持续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质量的监督力度,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督查,年中对上年以及今年已通过的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开展“回头看”,紧盯项目关键节点和重要环节,督开工、督进度、督质量、督管理,有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丰富监督形式,提高审查监督质量。坚持审议报告和实地视察相结合,由常委会副主任带队,组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或人大代表到万八快速公路、万中停车场等重大投资项目施工建设现场进行视察,同时组建财政经济专业代表小组,将人大代表中有相关专业特长的代表组织起来,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视察、组织评议等多种形式,了解项目推进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加强监督提供可靠的依据。坚持重点监督与跟踪监督相结合。面上对所有重大投资项目的项目立项、资金运用、工程质量等重点内容要进行重点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豆腐渣”工程的发生;点上对关系社会民生的重特大工程进行跟踪监督,随时掌握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并及时形成材料报常委会,为常委会监督政府投资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推行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注重将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综合运用审计报告,将审计结果与整改情况纳入人大评价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督促政府落实投资绩效评价制度,将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有机结合,在投资项目资金计划编制环节中引入绩效评价内容,并在项目完工后适时对其立项决策、设计施工、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生产运营和实际效益等情况进行“后评估”,形成“前期研究、实施管理、归纳总结”的人大监督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