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的自来水,流淌到了我的心窝里,感谢万源人大给我们办了大实事!”万源市旧院镇社区居民王爱业拧开水龙头,看见干净清洁的自来水哗哗地流,幸福的笑容溢满双颊,这是万源人大常委会助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一个缩影。
万源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境内喀斯特地貌纵横,气候年景偏差大,雨量时空分布不均,阶段性旱涝并重,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今年以来,万源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饮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一条底线”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代表“三亮双做”活动,围绕农村饮水安全难点,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专项监督,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注关切,以“小民生”赢得了群众“大民心”,全过程人民民主稳步走深走实。

图为万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波带队深入乡镇调研农村安全饮水工作
问需于民——“小切口”锚定“大民生”
“旧院镇在保障饮水安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最关键的是什么?”在旧院镇社区,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方波详细了解当地水源地保护、饮用水卫生监督、用水价格以及入户安装费用等人民群众关注关切的问题,并就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
“主要是水压不足、水量不够,雨季过后水质较为浑浊,还有就是入户安装费用高。”旧院场镇居民徐代文直奔主题。
方波边听边记,不时与群众交流,一起探讨解决办法。
“这个问题我们会迅速反馈给市级相关部门和镇政府落实,并积极推进事项办理。”方波当即表态。
在收到群众反映的旧院镇场镇饮水问题后,万源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四不两直”要求,组织市水务局、发改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疾控中心、供水总站、水投公司等部门,对旧院镇场镇供水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并由市水务局牵头组建了解决旧院镇场镇饮水问题工作专班,历时3个月有效解决了水压不够,水质不高,收费不透明等具体问题,获得群众的高度认可。
以点带面——“小篇幅”解决“大难题”
窥一斑而知全豹。2022年7月,万源市人大常委会组织5个调研小组,采取上下联动、全域覆盖的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聚力生态和美·助力饮水安全”专题调研活动,深入基层群众、水源保护区、供水企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寻找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突破口和切入点,拉出20余个具体问题的清单。
万源市域内的人大代表之家、联络站里坐满了群众,大家围绕着水价、水费缴纳以及入户安装费用等问题进行“火热”探讨。
石塘镇的王让银是万源市人大代表。这是今年春节以来,她召集的关于饮水安全第2次会议了。“村民有什么事都愿意和我说,我能解决就当场解决,不能解决就向上反映。”
像这样参与议事的案例还有不少。竹峪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人大代表、村干部、群众代表对场镇集中供水事宜进行民主议事,由人大代表、人民群众一起议事、决事、定事。
万源市人大常委会把群众反响突出、意见较大、带有共性的问题归纳整理,形成专题报告,为市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万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波主持召开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推进会
问绩于民——“小切口”彰显“大效用”
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家站“连心桥”“直通车”作用,密切联系群众,推行回访机制,及时反馈相关情况。
“前段时间你们过来,我以为只是形式主义;现在看来,你们是真心实意帮助解决问题。”6月下旬,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心洪来到旧院场镇走访“回头看”,凤凰山村民朱孝志分外高兴。
原来,朱孝志曾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走访的万源市人大调研组及人大代表反映场镇片区管网年久失修、水压不足和水质浑浊等情况。调研组实地察看后,迅速将情况以专报方式报送常委会主要领导,成立了以市人大分管领导任组长,水务、卫健、环保、发改、水投及旧院镇等10余个单位为成员的“旧院镇场镇供水问题整改工作组”,组建了由各成员单位抽出的1—2专业人员组成的现场工作专班,形成了“人大督促、水务统筹、部门联动、乡镇配合、群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制定了由市水务局牵头,按照部门职能职责、符合行业技术要求的整改方案,建立了“每天反响、每周调度、部门销号、群众通过”工作机制。同时组织人大代表,分组分片对全镇管网进行摸底排查,查找管网中“跑、冒、滴、漏”等问题,并监督做好管网、运行设备的维修改造。目前,该镇已修复1800米57处存在渗漏问题管道,督促供水单位安装了消毒设备2套,完善了3个取水点保护网络,建立了供水企业落实供水行业收费项目清单制度,实行明码标价,接受社会咨询和监督。
为保证农村安全饮水问题长效长治,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始终致力解决地方治理实际问题,针对供水企业管理是否规范?净化消毒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收费是否合理等供水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根据气候、水质、土质等特征,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区域供水规模化、供水安全应急处置,形成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管理的监督“组合拳”,激励和引导更多的人大代表主动作为、依法履职,在聚焦重点项目、重要民生领域的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全天候履职,时刻关注群众的困难和诉求,一件一件地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