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这是绵阳市安州区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张贴在墙上的主题词,更是安州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各级人大代表提出的明确要求。
2021年4月以来,安州区人大常委会积极组织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实践活动。代表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尊重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听民声、聚民意、代民言,展现出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用实际行动兑现着“为民履职”的庄严承诺。
“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区1011名四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活动,各级人大代表走访、接待、帮助群众6407人,走访、帮助企业416个,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932个,900余个问题得到解决或基本解决。
统筹谋划部署 工作推进有“力”有“效”
坚持整体谋划,凸显安州特色。区人大常委会结合自身实际,对活动进行了系统思考、创新谋划,提出了“知民情、解民忧、聚民心”的具体要求,以“五个一”和“四联三进”活动为具体抓手,引导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示范助推作用。
坚持统一部署,引导全员参与。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对活动进行专题部署,要求全区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形成“一盘棋”安排、“一体化”推进、“一股劲”发力的工作格局,引导各级代表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和个人特长,积极参加活动,努力让代表“动”起来,让活动“实”起来。
坚持常态推进,强化机制保障。为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区人大常委会将代表参加活动情况作为其履职评价的重要依据,把各乡镇开展活动的情况纳入年度人大工作考核内容,形成了区人大常委会到乡镇调研对活动开展情况必听、人事代工委每月至少了解一次活动推进情况的机制,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
夯实履职基础 平台建设有“形”有“实”
推进履职平台提档升级。区人大常委会通过试点,总结完善和外出考察学习,不断优化,因地制宜,重新选址,整合资源,坚持实现“六化”,以发挥作用为目标,着力落地见效,全面重新规范建立了人大代表之家和专题代表小组联络站。目前,共建设人大代表之家11个,代表联络站56个,人大代表示范岗50个,人大代表社会建设联系点14个,基层司法监督工作站10个。
推进能力素质全面提升。区人大常委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集中学+个人学”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代表履职培训。提升代表综合能力,拓宽视野、启发思维,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蓄力赋能。
推进联系网络织密织细。区人大常委会按照“四联三进”活动要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联系常委会委员;常委会委员联系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各专委会、常委会各委室联系代表小组;省、市、区、乡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联系村(社区)、联系企业。并将所有代表全部编入“家站”,明确轮值时间,常态化联系选民群众。同时,在界牌镇试行人大代表在居住小区公开代表身份工作,随时保持与群众互动,及时答复处理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有效拉进了代表与选民的距离。
务求活动实效 活动开展有“质”有“量”
丰富活动主题,着力激发履职活力。
科学组建代表小组,发挥代表监督促进作用。根据市、区代表的专业和特长,组建10个日常小组和10个专题小组,明确了专题小组工作职责,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构建了市、区人大代表履职联动机制,专题代表小组活动已经成为安州探索新时代地方人大代表工作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色品牌。
建立人大代表示范岗,示范引领做表率。在市区乡三级人大代表中选取一些综合素质高、个人热情度高、热心社会公益、具有示范引领的代表,建立人大代表示范岗。使代表的监督、示范和桥梁作用进一步发挥,代表开展视察、走访选民等活动也有了更多的底气和动力。
深入基层、畅通渠道、提升能力,将活动走深走实。组织代表到企业、村(社区)一线,了解关心企业和群众发展需求,主动协助解决实际问题。畅通人大代表与基层广大人民群众沟通渠道,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提升全区人大代表的知情知政水平和为民履职能力,更好地发挥代表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骨干表率、桥梁纽带和监督促进作用,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因地制宜亮点纷呈,着力践行为民理念。活动中,各乡镇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
花荄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进院落”“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进小区”活动,以入户走访和召开现场会等方式,收集居民在小区规范管理、成立红色物业和小区居民自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8个,目前,19个问题已经解决,其他问题也在陆续办理中。
雎水镇探索实施“四多四争当”工作方法,活动中,部分群众反映办事不方便,20名代表利用自家轿车作为“便民巴士”,免费接送群众到便民服务中心办事。18名代表参加了雎水镇“轻骑兵”志愿服务队,踊跃骑上电瓶车、摩托车,为群众提供上门代办服务,代表和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千佛镇、高川乡提出“代表赶集日——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一收集群众意见的方式:每月选择一个逢场赶集日,每次组织3-5名代表,结合安全、农业、卫生、旅游等工作,在场镇十字路口摆摊设点,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并按照程序迅速提交落实。目前,已经收集到的完善旅游设施、道理交通安全等39件建议均已全部办结,达到了政府有作为、群众有收益、游客更满意的良好效果。
秀水镇开展“五注重五力促”活动,全镇121名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共联系121家市场主体单位和770名群众,通过走访联系和开展集中活动,对群众关心的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民生问题提出意见建议203条,解决相关问题167件,促进了副中心城市建设。
塔水镇围绕让代表“干的事”精准服务群众“盼的事”,引导人大代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提出了关于建设塔水镇文化广场等建议,部分建议列入了塔水镇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难题14个。
讲好代表故事,激发代表履职热情。2020年以来选送的《承载厚望、心系百姓、履职尽责、引领行业》《“六联动、六提升”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等专题片荣获四川省两会观察最具影响力奖和第30届、31届四川人大好新闻奖三等奖,《夯基础、建机制、强监督,不断探索代表履职新途径》等得到各级人大常委会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