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街道棕东社区人大:创新“三三”工作法 架起人大代表、选民沟通桥梁

时间 2023-08-08 来源 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街道
[ 字号大小:]
  2022年以来,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街道棕东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以密切代表同选民联系为主线,以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支撑,以完善站点阵地建设为抓手,探索“三三”工作法,积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做深社区与四川大学“地校”融合文章,架起代表联系选民桥梁,推动形成“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

“三强化”筑牢根基,小站点构建大平台

  强化阵地建设。2022年,社区以“四有两新”标准(即有场地、有人员、有经费、有机制,服务创新、阵地创新),建好“一站一点”,即棕东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棕东社区(川大)人大代表联络点,让选民在家门口“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强化机制建设。完善代表联络站、联络点运行机制,落实人大代表接待日制度、联系会议制度,由棕东社区党委书记、区人大代表张先波作为常驻代表,每月由进站人大代表轮值,代表“面对面”接待选民来访,收集选民意见诉求。强化队伍建设。完善代表联络站、联络点人大代表组织架构,以“一三三二”工作机制为指引,“一”是坚持社区党委一核引领抓统筹,由社区党委抓实抓好“站点”建设;“三”是代表实行“三亮”(亮身份、亮承诺、亮履职),“三联”(联选区、联选民、联网格),在站点公示人大代表信息及项目,划分代表服务网格及片区选民;“二”是站点向上向下“双向联动”,制定代表工作“六联”工作办法及“面联选民流程图”,畅通选民诉求反映渠道,形成问题闭环处理。

“三结合”精准问需,小站点撬动大民生

  结合选民需求。做细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定期收集居民需求,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服务项目,通过听民意、摸实情、找问题、谋对策,把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贯穿到人大代表工作全过程。结合院落治理。围绕选区川大校园社区治理中存在的“服务延伸不够”“小区内部矛盾突出”“校地合作协调不畅”三个难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川大校内建立500平米的芳华服务中心,代表全过程参与小区治理,在安装电梯、居民公约、调解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选区特点。选区包含了学生、教师、校内校外居民等群体,社区通过代表打通与川大沟通渠道,在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大学生双创基地”,在每年的毕业季开展“毕业第一课”,邀请川大老师、退休教授讲述经历经验。依托人大代表链接川大校史馆、江姐纪念馆资源,设立“江姐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区”,开展“凤鸣棕东”项目,让川大独有的江姐红色文化在社区落地。

“三联动”提质增效,小站点提供大服务

  坚持代表选民联动。人大代表参与社区居民协商议事,了解社区最新动态,掌握社区重点工作,收集选民问题需求,参入到污水倒灌、房屋漏水、路灯照明、市场改造等日常社区治理事项中,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推动社区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代表项目联动。在抓实“常规动作”的同时,社区人大代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结合自身专长,做精“自选动作”。由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牵头的“品质服务月”项目,通过资源整合,推动四川大学图书馆、运动馆、舞蹈室等向社区居民开放。由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牵头的“研学微旅游”项目,串联四川大学博物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民俗馆、书画馆、望江楼公园资源,为辖区儿童开展社区科普研学、微旅游线路支持。由四川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牵头“校地双送教”项目,将校内优质教育资源引入社区,将社区“尤克里里”等兴趣课程引入川大附小,实现优质教育活动资源共享。由四川大学副校长牵头“芳华服务中心”项目,利用川大闲置空间,成立“芳华教授团”“芳华艺术团”,开展“芳华书画”“春晓读书日”等活动。创新线上线下联动。在坚持线下选民接待日制度的同时,创新开通棕东社区“选民码上说,人大代表督”,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畅通选民线上诉求反映渠道,实现选民24小时随时随地反映问题。同时,人大代表通过后台,实时监督选民诉求办理进度情况,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每月定期公布选民诉求办理情况。
  通过“一站一点”建设,棕东社区人大代表实现社情“零距离”反馈、民意“百分百”吸收,有效推动解决选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下一步,棕东社区将继续巩固提升代表联络站、联络点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夯实人大代表履职“主阵地”,搭好服务群众“连心桥”,打造基层善治的“助推器”。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