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纵横、房屋齐整、粮食富足、果实垂枝,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幅幅自然和谐、宜居宜业的田园山水画映入眼帘,释放着渠县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的第三年。渠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综合运用各项监督方式,依法听取审议相关专项报告,开展执法检查、调研视察,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大局。
围绕中心工作,精选监督议题
乡村振兴工作如何监督?聚焦点在哪里?渠县人大常委会围绕“五大振兴”,结合县委中心工作精选监督议题,把人大监督与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将农村产业发展、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纳入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监督议题,以强有力的监督推进机制,大力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全力以赴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渠县人大常委会调研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
环境效益显,村貌“换新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事关广大群众福祉和美丽乡村建设。渠县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今年5月,渠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专题调研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建设管理情况,
以问题清单形式提出了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长效运维管理机制等18条建议,督促政府办理落实,有效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新成效。
同时,渠县人大常委会已连续3年通过听取审议报告、专题调研视察、督办代表建议等方式,支持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影响渠县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被牢牢抓住,全县农业农村发展蹄疾步稳,在渠县农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亮点更多了、底气更足了。
抓实关键环节,发挥履职作用
渠县人大常委会不仅在乡村振兴中谋大局、抓大事,也善于在落细落小落实各项具体工作上下功夫。构建上下联动的监督机制,建立“前期调研+会中审议+意见交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持续推动相关部门依法行使权力,助推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办实办好。今年6月,县人大常委会按照法律规定,专门听取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专项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从法律贯彻、完善机制、夯实举措、强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四个方面21条审议意见,督促政府办理落实。

渠县人大常委会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要着力推进‘五大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突出发展抓振兴,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深入推进人才振兴”“要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不断培育壮大集体经济,逐步推进共同富裕”……在开展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过程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与会代表在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深入了解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情况后,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意见建议。农村道路得到改造、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持续加大、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更加健全、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增点扩面,是渠县人大常委会加强对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监督的成效。

渠县有庆镇省级示范农业园区。
在渠县第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了40余条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群众热切期盼的建议。渠县人大委会高度重视,多方联动持续加强督办问效,着力构建起代表建议交办、办理、答复闭环模式,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见效一件。去年以来,渠县人大代表共票决出20项民生实事,其中涉及乡村振兴事项10余项,这些项目涵盖农村交通、产业发展、饮水安全、住房保障等方面,项目的建成,将有力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工作成效,促进美丽乡村宜居宜业。

渠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大讨论大走访大实践”活动。
大兴调查研究,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助力渠县乡村振兴工作,渠县人大常委会近期组织14个调研组共计40余人,深入全县34个乡镇,开展“大讨论大走访大实践”活动,调研组成员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进村入户等方式,针对农村人口、农民收入、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们村上垃圾池经常是满的,没有人来及时清运”“村上道路有些地方破损比较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和生产”“村里年轻人大部分都去外面打工了,剩下来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遇到农忙的时候,还是忙不过来”……
调研组每到一处,都听到了群众真实的反映和诉求,这也是目前渠县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截至目前,调研组共收集问题650余条、建议320余条,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渠县人大常委会将认真分析研究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形成高质量的工作成果供县委决策参考,为渠县乡村振兴积极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