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也影响了社会大局稳定和经济金融安全。如何凝聚多方力量,群防群治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以打为要,以治为基”理念,构建起“党政领导、人大监督、公安主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全域覆盖”的反诈格局,持续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提升群众辛福感、安全感,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回应群众关切 织密“反诈防骗”工作网络
每一个电信网络诈骗背后,都是一部血泪史,要让更多的人不再受害,就要筑牢“全民反诈”防线。为进一步遏制我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根据2023年度监督工作计划,万源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开展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专题调研。调研过程中,调研组视察了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听取了市政府以及市直相关单位的情况汇报,并赴大竹、白沙、草坝等乡镇开展实地调研。调研中,公安局通报了数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受骗群众讲述受骗经历时后悔不已。市人大常委会认为,推动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刻不容缓,必须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颁布实施为契机,进行重点监督、持续监督,力争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力促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齐抓共管,以法治方式、法治思维加强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补齐监管漏洞和短板。
“要精准开展反诈宣传,对本辖区反电诈宣传工作进行网格划分,在各村、社区等基层一线构筑网格化宣传网,充分发挥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作用,加强对易受骗群体、案件高发行业和重点地区的精准宣传。”
“要着力提升打击效能,始终保持依法严打的高压态势,协调配合、合成作战,强化打击震慑,组织大案要案攻坚行动,坚决斩断犯罪关键链条,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
“要持续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下载安装,并开展相关功能的培训指导,有效发挥软件预警提示作用。”
在万源市七届十七次常委会审议现场,来自专家、部门和群众的“金点子”不断涌现,围绕加强预防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市人大监司工委综合整理后,印发了审议意见,进一步压实各单位反诈工作责任,通过建立反诈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协作配合、综合施策,群防群治推动反诈工作深入开展,并指导全市划分120个反诈网格,以网格化治理推动防诈防骗工作,筑强防范拦截屏障。
坚持源头预防 营造“反诈防骗”浓厚氛围
“请大家从自身做起,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警惕电信网络诈骗。”古东关派出所陈警官手持宣传单页,将图文与身边真实案例相结合,“沉浸式”的宣讲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最真实的电信诈骗犯罪细节,通过以案说法,手把手教居民如何辨别各类诈骗,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营造出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切实织密防骗安全网。
“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尤其是涉及身份、资金等方面的信息,千万不能轻易透露……”一场反诈知识宣讲活动正在古东关街道裕丰社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万源市人大代表谢兴权为居民详细介绍常见诈骗手段,帮助居民提高识骗能力。与此同时,万源辖区31个乡镇街道均成立由人大代表、党员志愿者、公安干警、村居干部、网格员等组成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小组“面对面”向居民宣传反电信网络诈骗知识。
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一步提高辖区居民防诈反诈意识,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发挥代表作用,利用代表家站,组织代表定期开展反电信诈骗公益宣传,筑起“反诈防骗”防护网。同时市人大监司工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等部门,将反诈宣传纳入各单位普法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反诈宣传进机关、企业、校园、社区(村居)工作,逐步实现从“点”到“面”织密反诈宣传防护网,最大限度帮助辖区群众提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
强化法制保障 凝聚“反诈防骗”内生动力
为广泛凝聚起全社会力量,共同守护好人民群众“钱袋子”,万源市人大常委会督促建立以市公安局为主导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定期会商机制,成立通信、网络、金融等部门为成员反诈实验室,深入分析电诈犯罪新手段、新技术,及时研究打击治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全天候工作体系,深入开展“云剑2023““新篇”等专项行动,通过个案督办、类案指导等形式,依法快侦、快诉、快判电诈案件,坚持全链条纵深打击,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以及上下游关联违法犯罪行为,从宣、防、打、管四个方面做好反诈防骗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选民职能作用,汇聚成一股齐抓共管、众志成城的合力,不断筑牢电信网络诈骗防护网,为共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