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一定要管住,污水处理设施一定要正常运转,流域水质达标任务一定要如期完成。”三个“一定”是高升河下沉督查组接受的“督战”任务。
高升河发源于安岳县忠义镇红岩村,经观音桥断面流入重庆市大足区,全程18公里,是“川渝共治、上下同治”的对象河流。长期以来,高升河上游时常落叶覆面、绿藻团团、溶解氧超标,出川国控断面水质极不稳定,状况堪忧。
近年来,安岳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川渝河流联防联控倡议,主动作为,抽派城环资工委人员担任高升河下沉督查组组长,带队出征、背水“督”战,助推高升河水环境持续好转。

督难点,拔钉消痛
“藕田水体颜色异常,富营养化特别严重,汛期肥水漫过田坎流入高升河,势必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破坏……”“这块200亩左右的藕田,是业主直接同村民承包的,现在藕田收益不错,让他退种难度很大……”督查组在开展督查时,发现了该处严重隐患。
“劝导业主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将藕田肥水抽入临近堰塘……”“在藕田外建立生态净化池……”“退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面对这颗影响水质的“钉子”,督查组会同部门、镇村干部当起了“拔钉钳”。
发力的重点在劝退种,使力的支点放在了租地村民和业主上,“老黎,你家的田租出去种藕,现在水被污染了,以后自己种的粮食还敢不敢吃哦……”“过度实用肥料,会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堰塘就像一个木桶,容量有限,抽肥水入堰塘的办法,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久……”干部劝动了租地村民,干部和租地村民劝动了业主。最终,业主答应在当季采收后退种。 “这个污染隐患的消除,让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当地村干部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近年来,督查组每月定期对高升河上游全流域开展实地督查,对河道保洁、畜禽养殖优化、农业面源污染状况、水质实时监测状况等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逐一过筛,先后督办问题20余个,高升河上游的“疑难杂症”逐步化解……

督重点,控源治污
“生态沟渠能够有效控制农田面源污染,一定要千方百计抢进度、保质量……”督查组深知水污染治理项目的长远意义,在督查工作中,反复对施工单位强调。
位于忠义镇石桅村的生态沟渠,规划建设3.2公里,辐射有效农田面积400余亩,是一道天然生态的“净化器”。然而,当时项目推进并不顺利,部分村民不愿出租土地。
“这个沟沟挖出来有啥子用嘛……”“这块地我还想留到种点菜哦……”面对村民的疑惑和顾虑,督查组会同镇村干部向村民算起了生态账、长远账、幸福账,“生态沟渠既能有效拦截氮磷污染,又能美化农田环境,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慢慢地,生态沟渠建设得到了村民认同,项目得以顺利完成。“没想到这沟渠的作用还真不小,好看又实用……”村民说。
近年来,督查组把污水处理设施的建管维作为督查重点,定期督看污水处理厂设备运行情况,实地检查沟渠管网管护状况,向镇政府反馈设备异常情况、管网堵破漏等问题10余个,有效保障了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水环境治理项目是控源治污的‘牛鼻子’,只有紧紧抓住这个重点,入河水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督查组对忠义镇河长办的干部说。

督关键,聚力共治
水环境整治不能仅靠单打独斗,更需要合力共治。
“把人大代表组织起来,提建议,出主意,为高升河治理出一份力……”督查组下沉忠义镇以来,指导镇人大主席团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通过人大代表向基层群众广泛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同饮一河水、都是一家人”观念,让“护河爱水,人人都是主人翁”成为全镇上下的共识。
视察、巡河、清漂、保洁……群众、代表、镇村干部,大家都积极参加到了高升河清河护岸行动中。
“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有信心有决心把这条家乡河治理好……”忠义镇人大主席潘军华说。
近年来,督查组将推动落实“上下联动、多方协调”机制作为“关键一招”。2023年,忠义镇积极参与河湖联防联控机制,与大足区高升镇联合开展座谈会4次,交叉巡河6次,开启“对账治水”模式。主动协调监管部门与乡镇形成联合治理机制,与生态环境保护局、河长制挂联单位、镇村开展常态化巡河,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拧成一股绳,共治水污染。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升河上游河段已实现稳定达标,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持续实现100%,现在的高升河河面波光粼粼,岸边花草茂盛,水清、河畅、岸绿的美丽景象正逐步形成。
“河流治理是一项复杂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安岳人大将持续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一线“督”战,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刷新安岳新颜值。”安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安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