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一定要做到建设规范、制度简洁、发挥作用,建设和运行一定要达到吹糠见米的效果。”,2024年4月,武胜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付松柏在调研全县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时指出。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开展活动,联系群众的重要阵地。换届后,武胜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阵地建设,突出联系接待群众功能,建成了人大代表之家17个,人大代表联络站23个,2024年还将新建人大代表之家3个、优化提质1个,新建人大代表联络站6个、优化提质1个。

把代表家、站建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
“我们的人大代表之家、联络站是代表开展履职活动最重要的阵地,一定要建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的群众才能很方便、甚至习惯性地进入家、站,反映情况。”,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陆冬生在乡镇人大主席工作会上,对代表家、站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我们充分考虑代表家、站位置,建在了与群众最近、人员最集中的地方。一是把代表之家建在各乡镇的一楼。镇政府所在地是群众来往最集中最频繁的地方,尤其是当场天,镇内群众赶场、办事都会向镇上集中,因此,县人大常委会要求各乡镇把人大代表之家均建在各乡镇的一楼,方便群众进入家里歇脚、聊天、反映诉求和情况。二是把代表联络站建在村活动室。村活动室是各村群众聚集、办事的中心地点,因此,县人大常委会要求各乡镇选择人员聚集较多的重点村活动室,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便于群众入站互通信息、反映情况。三是把代表之家、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我们针对全县产业发展情况,选择一些重点园区开展代表之家、联络站建设。一方面,解决园区内的人大代表平常没有时间、没有场所联系群众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园区企业、工人、群众没有没地方向代表反映情况的问题。2024年,我们计划在街子园区建立了一个人大代表之家,使该园区30余名市、县、乡镇人大代表能够轮流进入代表之家接待企业、工人、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我们在猛山乡蚕桑基地规划建设了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解决了周边13名人大代表进站接待群众的问题和周边群众就近进站反映诉求的问题。四是把代表家、站建在集市、田间地头。代表家、站只是方便代表履职、联系群众的一个载体,更多的时候还是要我们的代表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走访联系群众,因此,我们要求各级人大代表要把集市、田间地头等当作我们的家、站,一把锄头、一根扁担就是我们的座椅......。
把代表家、站建设成最温馨的地方
“我们要把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进行最合理的布置,要把我们的制度整理成最简洁的条款展示出来,把我们的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打造成最温馨的地方,让我们的代表和群众自觉地亲近、自觉地进家入站开展活动和交流。”,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付松柏在猛山乡蚕桑基地代表联络站调研时指出。一方面,我们为了规范家站建,统一装修风格、标志和物品摆放,配备了电视、饮水机、会议桌椅和沙发等办公用品,做到简洁、素雅、亲民接地气;设置接待区、综合办公区和代表议事区,充分满足代表开展活动和接待群众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探索建立了“代表活动周”、“代表联系选民日”、代表小组活动、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县人大代表和县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双联系)、代表向选民述职等一系列的制度。我们将这些制度进行了梳理,以简明的方式展现出来,为代表履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把代表家、站作用发挥最充分
“目前,我们的人大代表实行座班制,轮流进家入站开展活动、接待群众已成为一种自觉,我们的群众进家入站歇脚,与代表拉家常、反映情况和诉求也已成为一种习惯”,县人大代表程刚如是说。自武胜县的人大代表家、站建以来,我们组织全县18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接待群众、向选民述职等工作,使代表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活动开展以来,各代表小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开展调研、视察370余次,接待群众90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800余条,帮助解决问题260个,发出《代表之声》20期。如针对第一期《代表之声》中关于农网改造建议,县政府大力实施“全域优质供电”计划,今年投资8000余万元实施农网改造24个,解决农村群众用电难题。又如胡立志代表在接待选民中,协调资金帮助乐善镇红朝门村修建两座便民人行桥,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