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揽,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争创全国百强县,勇当达州振兴主力军”这一奋斗目标,依法履职行权,2023年7月25日,宣汉县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90位,在争创“百强县”过程中,充分彰显了宣汉人大的责任和担当。
提升政治站位主动履职,用《决定》明确创建工作重心
“争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是宣汉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省委、市委赋予宣汉发展的重要使命,今天,我们在这里审议《宣汉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速争创全国“百强县”的决定》,就是要进一步压实“一府一委两院”责任,明确工作重心,汇聚干群合力,助力加速争创全国‘百强县’”。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升国对常委会组成人员说道。
县人大常委会成立由常委会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深入学习、认真摸底、扎实调研、科学起草,2022年8月29日,县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宣汉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速争创全国“百强县”的决定》。一是系统学习,领会要求。县人大常委会先后4次召开专题学习会议,深入学习有关创建“百强县”的政策、文件、会议精神,全方位汇聚宣汉成功创建“百强县”是省委省政府给予宣汉的政治要求、是达州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是宣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的共识。二是厘清思路,提振信心。深入发改、经信、财政、税务、统计、农业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乡镇(街道),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前往西昌等“百强县”和射洪、江油等“百强县”培育县开展考察学习,全面掌握全县经济发展的一手资料,进一步摸清宣汉发展优势短板、明晰创建路径,为人大更好助力“百强县”创建厘清思路,为宣汉从“国贫县”到“百强县”的历史性蝶变提振信心。三是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先后召开工作座谈会和主任会5次,专题研究《决定》起草工作。《决定》草案形成后,全覆盖征集县级部门和乡镇(街道)意见,同时,利用“家”“站”平台,广泛收集群众建议,累计征集意见建议280条,择优吸纳24条。《决定》根据创建“百强县”的27个指标,确定出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等五个重点监督维度,结合创建工作方案、财政保障、部门工作落实、评估研判等四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各地各部门的总体工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指出了工业、农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需重点突破的关键行业领域,突出了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生态保护等亟需完善补强的具体工作。同时,对《决定》落实情况开展持续跟踪监督,全方位助力“百强县”创建工作。
围绕重点工作依法履职,用监督保障创建目标实现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能够参与到‘百强县’创建的监督工作中来,既感到十分荣幸又感到责任重大,看着四个百亿级项目一年内全部落地宣汉,更让我对宣汉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县人大代表赵亚峰在视察普光工业园区时骄傲地说道。
县人大常委会紧扣“百强县”创建指标,充分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职能,精准发力,有力助推百强县成功创建。一是创新建立监督机制。探索建立“三个一”监督机制(每月开展一次“百强县”创建重点项目建设监督,每季度组织一次“百强县”创建工作专题调研,每年听取一次县人民政府关于争创全国百强县专项报告),实施“321”跟踪问效机制(交办“问题分析、工作任务、整改责任”3项清单,运用“现场督办、审议整改”2种方式,开展1次满意度测评),两年来,围绕全国“百强县”创建开展专项监督16次,发放清单80张,开展满意度测评3次,提出意见建议32条,为县委科学统筹创建工作提供参考。二是针对性开展工作评议。对县发改局、税务局、统计局、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8个创建工作重点部门开展工作评议,对行政效能、营商环境、发展要素保障、税收征管实施重点监督,促进全县GDP由2020年400.2亿元增加到2022年621.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53亿元增加到35.03亿元,成功实现创建百强县“双门槛”条件。三是深入开展视察调研。专题调研工业园区建设、4+6+N现代工业体系打造和天然气硫磺、锂钾、微玻纤新材料产业发展等情况,助力浙江正凯、江西赣锋、广东美联、四川金海马4个百亿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专题调研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促进“牛、果、药、茶、菌”等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巴山大峡谷景区创5A顺利通过国家景观资源质量评审,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首开区对外开放,罗家坝巴文化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成功构建“双区引领、全域带动”的文旅新格局。专题询问乡村振兴工作,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专项视察活动,助力乡村“五大振兴”,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四是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7部促进宣汉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针对涉及的47个部门(单位)和相关乡镇街道、企业等提出建议35条,并专题听取整改情况报告,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法制保障。
突显主体作用积极履职,用合力提升创建工作实效
市、县人大代表瞿红刚在外发展多年,得知宣汉正在全力争创全国“百强县”,在详细了解相关政策背景后,投资500余万,回乡发展雪茄种植200余亩,在峰城镇党委政府的鼓励支持下,经过悉心经营逐渐成为该村第一种植大户,并逐渐将雪茄产业发展成为该镇主打特色产业。
2021年6月10日,县人大常委会发出《争创“百强县” 人大在行动》倡议书,为加快创建全国“百强县”,不断汇聚人大合力。一是发动代表宣讲宣传。借助人大代表进“家”入“站”接访选民、回选区述职、双“走访”等途径,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把创建“百强县”的决策部署、规划蓝图,传达到基层、宣传到一线,为创建工作汇聚起更加广泛的民心民意。两年来,累计组织代表1000余人次,开展宣传宣讲2300余次,参与群众超6万人次。二是鼓励代表直接参与。以开展“引一资、助一企、振一方”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资源优势,助力招引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宣汉;动员代表主动走访中小微企业,聚焦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努力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鼓励人大代表返乡创业,为家乡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项目、技术、信息支持,带动一方经济社会发展。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直接参与招引企业8家,回乡创办企业22家,投入资金超5亿元。三是畅通代表沟通渠道。开通电话、微信、邮件等,线上收集人大代表关于“百强县”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交办政府相关部门认真办理,及时回复。组织人大代表参与园区发展、民生实事票决项目、交通建设等重点项目的视察调研,加强人大代表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线下交流。两年来,累计收集“百强县”创建工作相关意见建议37条,人大代表参与“百强县”创建工作的热情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