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江安县:“五微”赋能家站建设助力代表履职走深走实

时间 2024-11-07 来源 江安县人大
[ 字号大小:]
  近年来,江安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抓好代表家站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以“微阵地”夯基础、“微课堂”提素能、“微服务”强履职、“微喇叭”促发挥和“微镜头”提质效为抓手,积极探索人大代表进站履职为民“打开方式”,在夯基提质、作用发挥上答好“履职卷”。
  建强“微阵地”,夯实履职基础。始终把夯实家站阵地作为推动代表工作的基础,优化调整建立县、镇、片区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41个,星级示范代表联络站9个,搭建代表履职服务平台。一是阵地打造主题化。全面推动代表家站“一站一主题”,根据全县产业布局和发展优势,围绕产业发展、助企惠企、护航花季、乡村振兴等主题划分片区打造代表“微阵地”,同时结合“小切口、多层次”的代表小组活动,鼓励引导代表自主发声、主动有为。如阳春片区代表联络站以“为民解忧、为企纾困”为主题,帮助企业征地、矛盾纠纷化解100余项;四面山片区代表联络站以“护航花季”为主题,现已开展未成年保护活动10余次,组织21名县镇代表参加“代表妈妈”活动,结对帮扶42名留守儿童。二是平台活动制度化。探索建立“13361”家站运行机制,促进活动制度化。即:单月组织代表学习议事。研究讨论年度、季度、月度工作计划安排、相关活动开展,民情收集、意见建议办理工作,形成学习议事例会制度。季度开展走访联系选民。将每季度第二个月定为代表走访联系选民月,去年以来,通过闭会期间走访选民,收到群众意见、建议1000余条,均全部交办。季度组织小组主题活动。将季度第三个月确定为主题活动月,“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聚民智、促振兴”“访民情、促治理”“听民声、促建设”等系列专题履职活动蓬勃开展,有效解决群众反映问题600余个。半年开展集中视察调研。结合年度工作安排,每半年组织代表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开展集中履职活动,目前,已完成对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游局两家部门评议工作,并形成《关于加快我县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等高质量调研报告5篇供县委政府决策参考。年度开展述职测评。每年底开展直选代表述职月活动,制定完善“述职-提问-回答-点评-测评”代表履职测评机制,采取口头述职与书面述职相结合方式,将代表参会情况、履职情况、服务情况纳入代表履职档案,进一步增强代表履职责任意识。三是工作运行数字化。创新试点建立“码上办”,不断健全群众意见建议的收集、整合、分析、交办、反馈等工作机制,按照“扫码收集—分类梳理—办理回复—反馈公示”工作流程,实现代表“下单”、人大“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机制,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
  搭建“微课堂”,提升履职素能。通过“线上学+线下学”“理论学+实践学”“集中学+分散学”,多措并举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促进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一是线下集中学。采取“领导带头、人人登台”的方式,依托全县“十五家四十站”人大家站网格,在代表家站举办“政治课”或“业务课”,采取会议领学、书籍引学、专题导学等方式,构建代表学习交流的展示平台,并将学习情况纳入履职积分。目前,已开展集中学习100余次,近300名县镇级人大代表进行学习研讨发言。二是线上灵活学。依托微信小程序开发建设智慧人大信息平台,打造“人大微课堂”,设置“代表有约”“代表讲坛”等模块,向学习园地及时上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代表知识、本地要情等相关资料、音频视频,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精准及时投送到基层代表。现累计发放各类学习资料220余次,发送要点学习短信10000余条。三是榜样示范学。在县级主流媒体开辟“人大代表风采录”宣传专栏,每期展播2名优秀人大代表履职故事,不断激发各级人大代表“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截至目前,已展播14期28人次。
  深化“微服务”,拓宽履职渠道。充分发挥代表自身优势,通过代表进家入站,深入基层察民情、听民声、联民心、解民忧,不断探索为民履职新路径。一是深入调查听民声。建立完善“1+5+N”(即:每个家站建立 1支专业化代表队伍,每名代表联系5户选民代表,促进N项民生实事有效落实)代表联系服务基层机制,引导各级人大代表积极主动联系走访选区选民,通过发放代表连心卡、开门纳谏问策、上门实地走访等,实实在在“访民情、聊民事、记民意”。今年以来,累计走访问询300余次,其中15条意见建议纳入县委政府重点工作,梳理出18条意见建议转交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带向全国和省市两会。二是专项活动联民心。建立县镇两级“代表帮帮团”,构筑联系选民零时差、零距离“双零”服务机制,广泛开展“访一次民情、结一次对子、解一件难事、遂一件心愿”等“五个一”活动,鼓励代表主动深入基层发现解决问题,引导代表每年帮助所在选区和联系选民代表解决1—2件力所能及小心愿。三是关注重点纾民困。按照“群众有需要、代表能办到”这一要求,持续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聚焦困难群体,主动参与到产业发展、民政救助、圆梦行动、乡村振兴等帮扶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排烦忧。目前已开展人大代表圆梦群众微心愿活动400余次,帮扶发展特色产业20余个。
  吹响“微喇叭”,强化作用发挥。切实发挥代表联系选民和群众的重要作用,在走访、接待基础上建立代表联系选民“110”联络服务机制(即打1个电话、第1时间反映办理,实现联系服务0距离),切实打通代表联系服务群众链条,及时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群众诉求、反映群众关切。一是代表+“联络员”。利用智慧人大“民情E点通”,线下“代表连心卡”“民情易贴贴”等线上线下民情民意收集机制,建立完善“代表领办—人大交办—定期督办”履职模式。通过“民生微喇叭”作用发挥,去年以来,县镇两级征集民生实事项目线索232条,票决民生实事项目101个,投入资金9852.59万元。二是代表+“宣传员”。切实发挥人大代表宣传和引导作用,依托进家站、联系选民、年度述职等形式大力宣传基层法治、尊老孝亲、诚实守信、邻里团结等相关知识。同时,通过代表接待日、走访入户、电话沟通、微信联络等方式,组织向群众宣传森林防火、反诈、卫生健康等相关政策或知识,把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宣传好。三是代表+“评议员”。发挥代表政治优势,积极组织各级代表参与到基层“五好”选树、民生实事、三务公开、年度考核等工作开展监督和评议,探索基层人大代表“意见建议清单、交办落实清单、效果评价清单”三单制度,让每一名代表更好主动联系群众、主动监督政府、主动推动落实。目前,已参与“五好”选树近1000场次,监督三务公开300余次,督促完成民生实事项目100余个。
  聚焦“微镜头”,提升监督质效。立足人大代表植根群众优势,着力发挥代表监督职能和纽带作用,着力延伸监督触角,聚焦监督镜头,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监督的“精度、广度、力度”。一是延长“微触角”。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作用,通过开展县镇联动监督,拓宽监督渠道,及时反映群众呼声,以“微”促“实”惠民生。2022年,夕佳山镇人大通过代表听民声,促成政府两个月内修建金银小学至地坝头人行便道解决200余名学生上放学需穿行省道安全问题。二是对焦“微镜头”。聚焦乡村振兴。阳春镇人大强化代表“先富带后富活动”,让代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五矿镇人大根据代表专业特长、职业特点等组建代表专业课题组助推文峰、友隆稻渔产业基地项目建设。聚焦民生实事。江安镇紧盯老旧小区改造助推人居环境改善;下长镇人大聚焦场镇自来水供应保障项目强化监督保障场镇居民及周边住户饮水难问题的解决。聚焦经济发展。 阳春镇人大组织代表进园区、进企业、进项目、进村社“四进”活动,送政策、听建议、解难题、助发展;留耕镇人大建言加快小微园区建设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做大做强。三是开展“微监督”。依托代表进家站,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人大“微监督”活动,通过采取部门评议、专题问询、执法检查等“小切口”监督,重点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低保救济、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等“大民生”问题。去年以来已先后对辖区内派出所、供电所、卫生院、市场监管所等部门开展部门评议和监督检查,帮助查找政风行风问题60余个。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