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镇两级政府承担着公共事务、城乡治理等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具体工作,这意味着我们制定的文件使用频繁,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直接。实现对‘红头文件’的有效监督,是区镇人大的重要职责。”6月14日,在翠屏区人大常委会举办的2024年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专题培训会上,翠屏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道。

加强培训 夯实备案审查基础
“基层备案审查能力的薄弱点在于人力和专业能力不足。”翠屏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道,“为此,我们从强化队伍、提升专业知识上下功夫。基层力量不足,我们就派人到基层指导帮助,专业知识不足,我们就开培训、请专家。”今年,翠屏区人大常委会举办全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业务培训班,包括“一府一委两院”、17个乡镇人大等30家单位和部门参加培训,实现了备案主体全覆盖。培训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备审实务,通过专题讲授、经验交流、专题讨论等方式切实增强实用效能。
参训人员表示,“备案审查工作的政策性、专业性很强,涉及面广、要求高,培训使大家明确了工作要求,提升了能力水平。”此次培训,为新上岗的备案审查“操盘手”们充电提能,通过系统学习实现从无到有、从粗到精的能力提升。
借智借力 提升备案审查能力
在充分发挥人大各委员会的“专”和法制委的“统”的优势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备案审查工作的专业性、针对性、准确性,翠屏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从人大代表中、从高校科研院所中、从律师企业家中选择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熟悉相关领域情况的法律专家、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等组建专家库,根据需要邀请参加调研论证,积极提出意见,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咨询和评估,提高备案审查工作质量,增强备案审查的科学性。同时翠屏区调整了备案审查委员会组成成员,新增了企业代表、乡镇代表、行政机构专业人员等,成员的“多元化”为审查的质量和效率带来了增益。

上下联动 合力推进备案审查
备案是审查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全面精准的备案,就没有持续有效的审查。为解决“有件未备”这类“隐蔽性”问题,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业务培训班结束后,翠屏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督促各乡镇人大、相关部门限时自查,并开展了“巡回指导审查”,邀请各专委会委员一同到乡镇“集体会诊”。通过对比实际发文目录与规范性文件数据库,查漏补缺,发现有漏备文件现场提出,对未及时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要求马上报送,此外为乡镇人大提供专业支持,共同探讨在备案工作中的痛点难点,为下一步优化备案审查工作机制提供参考。同时,建立微信工作群,对备案单位实行月提醒、季通报、半年实地调研,每年召开备案审查工作座谈会,督促制定单位于规范性文件发布后一个月内及时报送备案审查,建立制度化常态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机制,指导乡镇人大会对同级政府出台的文件进行监督审查,区镇两级人大“双管齐下”,确保及时备案。

提前介入 严格把控文件质量
积极有效开展审查工作是做好备案审查的核心和关键,翠屏人大探索“前置审查”,从规范性文件的起草、意见征集,到公开论证、公平竞争审查,再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行全过程提前介入,加强对制定单位的协调指导,将审查工作“沉到一线”,延伸到“最早的一公里”。在对《宜宾市翠屏区征收集体土地补偿安置实施细则》进行前置审查时发现,“青苗补偿费由征地机构支付被征地组织,被征地组织按规定分配使用”的规定与上位法相关规定不一致,随即,翠屏区人大启动了前置审查程序,法制工委会同有关委室、部门及专家进行进一步详细审查,通过“提示函”的形式向制定单位提出意见建议,帮助《实施细则》进行了完善修改,并完成备案。
备案审查工作是保障宪法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重要制度,翠屏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从建立机制、规范流程、强化督导、加强培训等多方面提升备案审查能力,努力实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