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宜宾市人大:以监督实效促生态蝶变

时间 2025-06-08 来源 宜宾市人大
[ 字号大小:]
  近年来,宜宾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对宜宾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市委中心工作、紧扣法律有效实施、紧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提升监督质效,推动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在我市深入实施、落地见效,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提高政治站位,统筹谋划抓部署

  宜宾是万里长江第一城,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建设核心区,保护长江母亲河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为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长江保护法实施座谈会精神,从2021年起,将学习宣传贯彻长江保护法纳入常委会会前学法、四个机关活动“20分钟说法”和年度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进展情况,推动长江保护法有效实施。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来宜考察时作出的“要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守护好一江清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要指示要求,聚焦市委市政府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把准监督方向、明晰监督重点、形成监督合力。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工作要求,及时研究制定工作措施,督促有关方面抓好推进落实,切实扛起长江保护的宜宾责任。
  


注重工作实效,聚焦重点强推动

  坚持流域系统观念,着力强化法律监督。先后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宜宾市翠屏山保护条例、城镇地下管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助力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推进。特别是今年3月,市、县(区)人大常委会再次联动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采取实地检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听取汇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照法条规定,认真检查法定职责是否履行、法律责任是否落实、法律执行质效等情况,推动筑牢长江保护“法治防护网”。打好“组合拳”,着力强化专项监督。先后听取和审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守护好一江清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三年行动方案》实施、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进、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年度目标完成、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河(湖)长制实施、重点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等情况的报告,不遗余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助力加快建设长江生态首城。集中视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守护好一江清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三年行动方案》实施、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情况,专题调研全市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等情况,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发挥代表作用,紧盯问题促整改

  以抓好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为重点,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搭建平台载体,激励各级人大代表发挥独特优势,主动关注和积极投身长江岸线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对近年来代表提交的40余件关于长江岸线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类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均列为重点督办事项,通过持续跟踪督办,推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如,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凤凰溪黑臭水体治理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一督到底,组织专业机构先后五次开展水质监测,持续推动问题整改,实现从“龙须沟”到“碧水园”的华丽蜕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同时,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贯穿监督工作全过程、各环节,邀请人大代表参加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认真听取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汇集起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智慧和力量。如,2023年依托市人大专业代表小组开展全市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专题调研,通过查看现场、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等方式,详细了解矿山治理规划、措施落实、资金保障等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共同探讨解决措施,提出30余条意见建议,有力推动相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市人大有力有效监督,各级各部门实心干事、科学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城更美。
  近五年来,全市共取缔或拆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餐饮趸船56艘、土法造纸作坊1944户、采砂和堆砂场18个、非法码头19个,同步推进复绿工作,恢复自然岸坡,完成14229户棚改拆迁和改造,建成约85公里生态绿道,新增沿江绿地约300公顷,保护沿岸水土流失面积34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142个重点沿江市政雨水排口安装视频监控,形成水污染防治“巡查——监测——溯源——整改”工作闭环机制,22个国、省考核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长江、金沙江干流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
  宜宾成功获评2024年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十大美好宜居城市,长江“江之头”成功创建国家级美丽河湖,“流域一盘棋、共护一江水”成功入选全国河湖长制典型案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首次实现人工繁育的长江鲟在野外产卵场自然繁殖成功,受到央视等各级媒体聚焦报道;各地游客前来打卡出“圈”,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