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作为乐至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如何突破“桑园上山”瓶颈、提升产业附加值已成为关键课题。乐至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代表小组+”模式,组织人大代表蚕桑产业小组与县妇联、东山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联合开展融合实践活动,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探索出“多方联动”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调研破题+机制创新”凝聚产业共识
“山地改桑园投入大,群众有顾虑”“留守妇女多,缺技术”“蚕农对政策理解不透”……人大代表在调研中精准把脉产业发展痛点。
东乐村人大代表联络站迅速将问题反馈至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经代表工委、农业农村工委与县妇联协调后,县妇联当即响应:“我们可以组织妇女代表带头示范,把政策讲透、技术教活。”

图为:蚕桑产业代表小组成员到蚕桑产业园调研“桑园山上”工作
通过多方协调,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与县妇联达成一致意见,组织20名蚕桑产业小组人大代表与40名妇女代表分片包干宣传政策,收集群众意见30余条,为后续融合实践活动精准开展打下基础。
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负责人介绍:“这次融合实践活动不是简单培训学习,而是要让人大代表和妇女代表变身蚕桑产业的宣传员、技术员和参谋员。未来将推行‘1+2+N’机制,即1名人大代表联合2名妇联骨干,带动多户农户参与,汇聚产业发展合力。”
“现场教学+云端赋能”激活产业生态
“在桑树生长间隙,科学套种大豆、红薯、矮杆蔬菜等作物,可使每亩桑园增收1500元”……走进东山镇蚕桑产业园,县蚕桑局有关负责人正在讲解“粮桑套种”模式。
非遗茶坊里,传承人杨华手把手教妇女代表炒制桑芽茶:“温度是关键,手心要热但不烫。”
养蚕基地内,机械养蚕技术演示引得代表连连赞叹:“这比开会学政策生动多了!”

图为:非遗传承人杨华为大家演示桑芽茶炒制
线下教学热火朝天,云端营销同样精彩。在“中国桑都”展示馆,主播唐棋英与企业代表直播推介桑芽茶:“十斤鲜桑芽仅制一斤茶,降糖减脂效果佳”……人大代表化身“产品顾问”,详细介绍桑果干、藕粉等特色农产品。两小时直播吸引近万人次观看,点赞破5万,成交300余单,开辟了“代表履职+数字营销”的新路径。

图为:人大代表杨敏忠与主播唐棋英直播推介桑芽茶
座谈会上,代表们更是直击痛点:“山地桑园补贴要分环节细化”“要培育示范户带动普通蚕农的积极性”“企业需加强融资延链,为提升蚕桑产业附加值多做贡献”……37条建议既点明症结,更开出良方,为“桑园上山”战略实施注入了强劲动力。
“长效赋能+民意转化”共筑桑都未来
“代表小组+”机制是乐至县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发挥代表小组活动的创新机制,已设置8个代表小组与“7家站1展馆”共建共联共促。蚕桑产业小组就是聚焦乐至“中国桑都”名片设置的特色小组,现已依托蚕桑展示馆开展小组活动8次,形成《乐至县人大常委会“桑园上山”工作的调研报告》一篇,为县委决策提供了参考,切实将群众智慧转化为发展动能。

图为:蚕桑产业新发展融合实践活动座谈会
此次活动在“代表小组+”机制的基础上,让代表智慧与妇女巧心的“双向奔赴”,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和智力支持,切实把“金点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代表小组+”实现了从单向发力到协同合作的跨越,既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更为乐至特色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