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蓬溪县人大:联络站里的“民意回响”

时间 2025-09-26 来源 蓬溪县人大
[ 字号大小:]
  9月18日,初秋雨后微凉,在蓬溪县赤城镇南北街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内,一场聚焦“小区自治管理”的群众议事会正在进行。县人大代表、南北街社区党委书记杨剑等驻站县镇两级人大代表与小区业委会成员和群众代表围坐在桌前,面前摊开的“民情记录簿”上,标注着今年联络站收集的多条社情民意——既有沿街商铺油烟噪音扰民、老旧小区改造等“老难题”,也有小区增设健身器材、设置电瓶车集中停放点等“新需求”。



  “小区内电瓶车乱停乱放和飞线充电现象严重,存在安全隐患,设置电瓶车集中充电停放点很有必要。”“小区老人小孩有健身需求,可以搞个健身器材区。”讨论声中,杨剑认真记录着群众的意见建议,当场承诺:“大家提的建议都非常好。能现场协调的,我会立即联系镇上;需要职能部门办理的,我们会整理后提交相关单位,争取尽快提出解决方案。”回去的路上,杨剑就立即咨询了相关部门。  
  “群众的事不能等,前脚跟群众聊完,后脚就得跟进办理。”在杨剑看来,联络站是基层治理“末梢”的重要载体,连接着民生民情,要学会看见小事、看重小事、办好小事,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老公安局小区居民高显俊和庞先林等老同志是南北街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头号“铁粉”。前不久,联络站牵头促成的小区车辆门禁系统的改造工作就办在了大伙的心坎上。“以往的小区大门年久失修,成了摆设,在去年的一次选民接待活动中,也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出来,结果很快就办成了。”高显俊说,他们提的意见建议不论大小都能得到重视,久而久之,大家有意见建议、家长里短都喜欢到联络站反映。时间一长,联络站也就成了民意从“纸上”落到“地上”的中转站。
  让代表与选民心与心的距离更近,南北街社区联络站也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做法。一是积极推行“一亮三员”工作机制,在各小区挂牌公示选区代表身份、联系电话和接访时间地点,接受选民监督,方便选民寻求帮助,带头当好“民情联络员、政策宣传员、致富引路员”。二是驻站代表以固定接待选民和不定期走访选民为工作机制,以“静”带“动”,零距离听取群众最直接、最期盼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以联络站为平台、以驻站代表为纽带,组建以医疗服务、水电气维修服务、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关爱等功能多元化的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有针对性、专业性志愿者服务。
  在制度机制的“加持”下,联络站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今年先后协调解决选民、群众提出的老旧小区改造、餐饮油烟污染、小区堡坎安全隐患、商铺噪音扰民等民生事务17件,收集整合梳理社情民意6件,转交有关职能部门6件,回复处理6件,真正做到让每一份期待都能结出果实,让每一份民意都能听到回响。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