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研究与报告

突出“五个强化” 解决托育难题——眉山市扎实推进普惠托育试点工作

时间 2022-07-26 来源 眉山市人大教科文卫民宗委
[ 字号大小:]

  2021年8月以来,眉山市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普惠托育试点的决策部署,坚持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按照“家庭为主、托育补充,政策引导、普惠优先,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示范引领、能力提升和监督推动,使全市试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和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四套班子”齐抓共管。眉山市“四套班子”高度重视普惠托育试点工作。市委常委会带头专题研究部署,并将“推进托幼试点”写进党代会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将今年每个区县至少建成一个公办示范性托育机构,新增托位870个,纳入人大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市政府将之纳入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重点推进的民生“十件大事”。市政协也将其作为2022年重点提案进行督办。

  (二)实施“一把手”工程,压紧压实部门责任。今年1月,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在明确总体要求、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的同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有关市人大副主任和副市长为副组长、各区县长和21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建立议事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协会议,迄今已有8次。在3月29日黄河市长主持召开的联协会上,逐一研究解决了市卫健委提出的市县两级托育机构建设、托育机构水电气支持政策等六个重点问题。

  (三)制订工作方案,有力有序推进。今年3月,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并出台《眉山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2022—2025年分年度工作目标、五大主要任务、四个实施步骤和三点工作要求,制订下发“托位年度指标分解”、“服务机构建设任务”“支持政策”三张清单,逐一明确单位责任,确保2025年全市总托位数达到1350个,普惠托位占比达50%。

  (四)加强重点督导,建立奖惩机制。各级政府将婴幼儿照护工作纳入重点督查事项,每月一督查,定期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市政府常务会每月听取一次专题汇报,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有力地推动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二、强化政策支持

  (一)落实配建政策。市政府出台的实施意见强调,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支持,将托育设施纳入邻里中心规划,鼓励利用低效或闲置土地建设托育机构和设施。工作方案更是明确了十大项、27个小项的支持政策,从土地、规划、报批建设到财税补贴、人才、金融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二)财政补贴支持。市财政制订对普惠托育机构的补贴政策:按照每个托位2000元给予建设补贴,按照每个入托婴幼儿每年2000元落实运营补贴。对托位数量达150个以上或在全县(区)范围内连锁经营3家及以上的托育机构,给予5万元一次性补贴。对在2023年提前完成托位建设任务的区县政府给予150万元奖励,2024年提前完成的给予50万元奖励。

  (三)争取上级支持。市发改委积极向省国家电网申请争取普惠托育机构用电享受民用电费政策。制订的《眉山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也已上报国家发改委。

  三、强化示范引领

  (一)全面推进公办普惠托育项目建设。全市今年计划建成12家公办示范托育机构,目前已投入使用的3家,建设竣工3家,其余6家正在加紧建设。其中,市级综合托育服务中心选址在眉山“恒大悦府”小区配套幼儿园,由市国有投资公司承建,年内完工投入使用。

  (二)鼓励幼儿园开设托班。由市教体局制订《眉山市幼儿园开设托班实施工作方案》,鼓励、引导和规范幼儿园开设托育班。今年3月,彭山区和丹棱县各有一家公办幼儿园开办托班并收托,新增托位100个。

  (三)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机构。因地制宜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通过政策宣传和政策引导积极发展社会办托。目前,全市已有民办托育机构43家,提供托位3114个。同时,还着力加快推动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和改造,在车站、商业中心、旅游景区等场所配置母婴设施44个,为特定人群提供便利。

  四、强化能力提升

  (一)增设专业指导机构。最近,市委编办特批成立“眉山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设置科级领导职数2个,配备专职工作人员3名。承担全市托育机构的服务标准制定、质量评价、管理咨询、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职责。下一步各区县也将成立相应的服务指导机构。

  (二)设置幼儿保育专业。市教体局将市内东坡中职校等5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整体转设为幼儿保育专业,2021年秋季学期已招收新生达2000余人。另有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在眉高校已将开设幼儿保育专业列入计划。

  (三)组织托育专业培训。市人社局组织开展保育员和育婴师培训,2021年全市培训保育员和育婴师1362人次。市卫健委组织开展托育机构运营管理、卫生自查、疫情防控等专题培训3期,培训200余人次。还组织行业专家对全市机构建设及管理进行一对一指导。

  (四)开展养育指导惠民。通过“线上+线下”“妇保机构+托育机构”等形式开展家庭科学育儿指导,2022年1—2月,全市各级妇幼保健院开展家庭科学育儿指导95场次,服务3500人次。开展育儿知识线上宣传,点击量累计达33万余人次。

  (五)积极推进备案工作。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托育机构备案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引导、督促现有机构申报备案,目前,13家机构完成备案。开展“省级优质托育机构”创建,组织专家对全市7家申报机构开展服务质量评估,筛选推荐6家向上申报。

  五、强化监督推动

  眉山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监督推动普惠托育试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国省重大决策部署、服务国家人口战略、改善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来抓。

  (一)开展课题调研,打牢试点基础。去年9月,成立由常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课题调研组,深入六个区县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形成了《关于促进我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思考》,为我市开展试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列为工作重点,精心安排部署。去年11月换届后,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班子积极主动向市委报告此项工作,引起市委高度重视。市人大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将之纳入2022年度人大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列为教科文卫民宗委本年度调研、监督工作的“重头戏”。

  (三)领导带头推动,深入基层指导。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紫平和副主任王晓丽多次带队深入区县托育示范机构建设施工现场调研、督促、指导工作,关心、帮助有关部门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今年2至3月,王晓丽带队对全市示范机构展开“拉网式”调研,着重了解机构选址、资金保障、经营模式、进度推进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给予了有力指导。

  (四)市县人大协同发力,专委成员分工包县。市县人大常委会今年都将试点工作列为民生实事重点调研、督办项目,组织人大代表集体调研、视察,集中解决试点中的重点问题。7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紫平带领市人大代表调研组深入青神、仁寿等县实地考察每个试点机构,给予了充分指导。市人大教科文卫民宗委内部实行分工,主任委员和两名副主任委员各自重点负责至少2个区县的示范托育机构建设的跟踪监督和指导工作,每月召开碰头会,通报各个示范机构建设进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按计划推进。

  (五)“寓支持于监督”,推动难题解决。推动市卫健委顺利完成“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机构设置。推动彭山区落实公办托育示范机构事业人员编制,较大地降低了托育机构运营成本和托费价格。推动普惠托育机构水费、气费享受民用价格政策落实。推动市发改委开展托育机构“生均运营成本”测算,出具测算报告,把全市分为一、二类收费标准区域,分别测算出“生均运营成本(试行)予以公布,为全市托育示范机构收费提供了指导性定价依据,做到兼顾公益普惠性和有利于鼓励引导民营资本进入。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