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施小琳到德阳考察调研同城化工作时,成德两市形成了共建天府大道科创走廊的战略共识。德阳作为首倡城市,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靠前谋划、先行先试,围绕天府大道交通轴线,优化经济和城市空间布局,精准聚焦“科创+产业”,沿循“建圈强链、区域联动、功能担当、双向创新”的思路,以“一廊”连成都科学城和绵阳科技城“两城”,构想将打造天府大道科创走廊,使之成为要素融合、产业联动、政策协同、功能贯穿的创新发展带。按照“极核牵引、串珠成链”的思路,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北延线片区主要打造罗江经开区、物流港、天府数谷、天府旌城、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成都大港区、成北新消费活力中心、凤凰新城等节点功能组团,推动沿线产业链分工协作、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安排,在市人大常委会李芳芳副主任和孙成斌副主任的领导下,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积极主动,提前介入,全程参与了科创走廊前期规划调研工作,先后到成都、眉山、德阳三地有关产业功能区、科技创新平台调研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考察了科创走廊沿线重要功能节点的规划建设情况。在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北延线片区规划初步确定后,多次前往天府旌城、天府数谷等产业功能区和市协同发展局、市科技局等相关单位进行专题调研。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思想共识加快凝聚。我市相关部门多次向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同城办等部门汇报沟通,争取在省两会、省党代会期间通过建议提案等方式推动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得到关注,积极推进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在更高层级、更广范围形成共识。目前,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已纳入科技部正在编制的《西部科学城建设方案(初稿)》,四川省和成德眉三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支持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省同城办将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纳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予以重点推动;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编制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成都市科技局牵头启动编制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总体建设方案,力争12月底前完成编制。
(二)建设方案加快编制。市政府安排市协同局牵头,委托西南交通大学戴宾教授团队编制形成《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总体建设方案研究》成果,同步结合天府大道沿线区(市、县)实地考察、企业等创新主体意见座谈会以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经验线上学习会等多项摸底调研工作,编制形成并印发实施《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德阳)实施方案》《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德阳)2022年重点任务清单》。全面实施高能级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引领型产业集群共建行动、高水平要素链条构建行动等“七大专项行动”,梳理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要政策、重要活动“四重清单”100项,致力于打造支撑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的先进走廊、服务区域协同和创新联动的先行走廊、探索科技创新叠加制度创新的先试走廊、彰显产城融合与魅力宜居的先锋走廊。
(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高质量推动“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重点工作部署,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相关部门抢抓国省扩大投资规模政策机遇,聚焦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谋划包装3个、总投资190亿元的产业园区项目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债券项目库。同时,在市推进成德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制度框架下,成立了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工作专班,合力推动“七个一”重点工作加速落地落实。(注一)
二、问题和困难
(一)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是跨成德眉三市的组织领导机构尚未建立,协同推进存在一定难度,亟需设立由上级部门牵头的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专责小组,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推动落实各项任务。二是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尚未编制完成,目标方向和建设重点尚不明确,迫切需要上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整体布局、明确目标定位、提出发展路径,近远结合、分期分层推进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
(二)创新资源综合水平有待提升。一是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沿线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突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大多集中布局在成都,德阳现仅有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缺乏研究型高校院所。二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创新集群效应不明显,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沿线高新技术企业约1000家(成都866家),地均仅有0.91家/平方公里,基础性和原创性创新相对匮乏。
(三)创新成果转移渠道不畅。一是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政府良性协同创新格局尚未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集中体现在创新服务供给和产业创新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存在两张皮、两条线的问题。二是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发展不充分,创业孵化育成链条尚不成熟,基础创新“最先一公里”和产业转化“最后一公里”面临瓶颈制约,阻碍完整有效的产业与创新链条形成与发展。
(四)科创环境尚待优化。一是成都市深入实施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建立“先共享确权、后转移转化”改革模式,取得显著成效,但这些先进的创新制度改革经验尚未能在德眉资三市复制推广,产权驱动创新路径尚未完全打通。二是围绕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机制尚未建立,跨区域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未有效开展。三是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程度较低,成德眉资四市科技创新券仍未实现通用通兑,科技基础资源、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共用机制尚未形成。四是推进科技同城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出台,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资金影响,在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同,奖补政策差异较大,不利于创新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互补共享。
(五)产业“建圈强链”尚待深入。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沿线区(市、县)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先进材料等领域具备产业配套合作基础,但目前“建圈强链”产业图谱尚未制定和发布,重点产业链的现状和发展路径不清晰,重点区县、产业功能区错位协同的定位不精准,在顶层设计上推动产业跨区域配套协作尚需完善,在具体执行层面重点产业链的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未常态化开展,导致都市圈内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不对称,一体化市场培育不充分。
三、建议和意见
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省重塑经济地理、重振经济主轴的战略举措,也是打造同城化成德绵发展轴、提升战略位势的核心路径,具有“一子落、全局活”的关键作用。
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和工作合力。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统筹指导、高位推动,理顺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凝聚各方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协同成眉抓紧编制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国土空间规划和总体建设方案,加快把战略共识转化为现实行动和发展实效。二是德阳作为首倡城市,要靠前谋划、先行先试,充分发挥罗江经开区、物流港、天府数谷、天府旌城、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等6个节点产业功能区主体作用,全面实施科创走廊建设“七大专项行动”,推动22项年度任务落地落实。
(二)全力做强科技创新主引擎。一是积极融入西部科学城建设,争取以“一城多园”模式将德阳重点区域纳入西部科学城建设范围,积极争取天府实验室在德阳统筹布局,提升德阳创新功能分担能力,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推动德阳重点产业领域“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与成都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共建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成德协同创新中心。二是建立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机制,在燃汽轮机、油气钻采装备、石墨烯、通用航空、储能装备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攻关协同专项,重点实施重型燃机、大容量高水头冲击式水电机组、氢能装备与燃料电池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良繁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工程。三是加强与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中国技术交易所、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国内高校院所等科技成果源头对接,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介会、科技成果拍卖会、“校企双进”等活动,促进先进科技成果在德阳转化应用和产业化落地。
(三)全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一是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持续深化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将建设全日制工科类院校纳入长期规划,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式”“校聘厂用”等人才培育模式,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和技术人才队伍。二是大力支持企业和国内外高校联合创办重点实验室、科技研究院和研发机构,构建产学研服用融合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
(四)不断优化创新创造生态环境。一是探索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所有制改革与“科研院所‘技术+团队+股权’捆绑式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深度融合,实施重大项目“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制”管理改革试点,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二是深化“一网通办”,持续扩大同城化“无差别”受理事项覆盖面,打造区域一体化企业服务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营造一流政务环境。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券跨区域互认互通,研究区域产业共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创新人才跨区域流动等政策措施,加强跨区域创新政策协同。
(五)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一是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4大产业生态圈和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等7大重点产业链,联合编制发布都市圈重点产业链“1+3+4”产业图谱,常态化组织重点产业链沙龙和都市圈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会,鼓励成立跨市域的产业联盟和产学研金服联盟。二是推动成德两市区县、产业功能区对接合作,跨区域布局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共建一批合作园区,探索开展联合招商,联合引进一批合作项目,由引“企业”向引“产业链”转变,推动产业存量倍增和增量突破。
注一:
“七个一”重点工作:一个服务团,成立“科创中国”天府大道科创走廊产业科技服务团,常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一批科创中心,依托天府旌城科创港、德阳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沿线平台,加快挂牌成立天府大道科创走廊科创中心。一个创新共同体,依托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牵头,集聚沿线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100余个国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一个展会,加快筹备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创新发展峰会,搭建对接交流平台,打造区域协同创新活动品牌。一个科技成果拍卖会,推进知识产权赋能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德阳科知中心积极对接成都知交中心,在借鉴学习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经验以及储备知识产权交易项目的基础上,适时举办天府大道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一个产业沙龙,以各区(市、县)和各重点产业功能区为主办单位,推动举办天府大道科创走廊产业沙龙,聚焦细分领域的重点产业链,开展“链主+配套”企业供需对接等活动。一个展厅,谋划设立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展示厅,加快制作宣传片,强化氛围营造和宣传引导,不断提升天府大道科创走廊的显示度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