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红高粱精神

时间 2012-03-28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号大小:]

□川评
  在泸州,红高粱不仅是一种庄稼,一种酿酒原料,更是一种精神。
  精者,天地灵气之焦点;神者,万物活力之本源。千粒万粒压枝低,看那粒粒饱满结实的红高粱,哪一粒不是对劳动的礼赞和对劳动者的敬礼?作为一种庄稼,红高粱的种植和收获都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面朝黄土的挥汗如雨,就没有八月流火的满目红郁。千百年来,在泸州境内、北纬28度的广袤土地上,沉甸甸的红高粱总是这片土地回馈农人的最好礼物。红高粱精神,首先是一种躬身劳作、埋头苦干的创造精神。
  一粒红高粱,半城老窖香。如果说酒香是泸州的DNA,那么红高粱就是泸州的骨骼。历史上,红高粱撑起了泸州的天空;在当下,在中国白酒金三角腹地,在江阳和古蔺的万亩红高粱种植基地,红高粱则以一种汪洋恣肆的生长态势,一种吞金纳银的产业属性,给红高粱精神注入全新的时代内涵。
  红高粱精神体现出了一种巨大的文化创意能力。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借用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的话说,酒还是一种媒体。交友、抒情、穿越、顿悟,酒能把生活的单一线条,变成四下延伸的射线人生。酒浅乾坤大,泸州深拓酒文化内涵,以网罗天地的想象能力,将“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古典情怀,写在了江阳黄舣和古蔺二郎的万亩良田上;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禅意,写进了肆意燃烧的红高粱地里。 白酒产值6年增长10倍多,去年达到467亿元,规模效应带来的产值倍增甚至裂变效应,就是泸州这个巨大的文化创意所迸生出来的奇迹!
  为“两化”互动、“三化”联动探路,红高粱精神体现出了敢为人先、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泸州市正在实施的“名酒名园名镇名村”项目,以及志在形成世界级的酱香酒谷的二郎国际名酒小镇建设,依托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建设名园、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名镇名村,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径,让农民的创富梦想有了切实的依归,也让传统优势酒业,展开腾飞的翅膀。耕种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无缝接轨,红高粱那深邃内敛的朱红立马迸发出气吞山河的野性——忽如一夜甘霖来,万顷琼浆满长江,风过泸州带酒香,最美不过红高粱!
  红高粱精神更是一种幕天席地、合纵连横的开放精神。泸州港先后与成都、武汉签订港口物流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远洋、中国海运、马士基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开展合作;泸州港出口监管仓、保税仓通过了成都海关验收;省内第一条铁水联运通道泸州港进港铁路专线通车……依托港口优势,壮大临港产业,走开放合作之路,泸州步履矫健;而培育和壮大传统优势的白酒产业,泸州更是手笔巨大:打造“中国酒谷”,云集“中国酒庄”;集中国家酒检中心、国家酿造中心、中国白酒交易中心,提高泸州在整个行业的领军地位;形成了以酿酒为核心,集包装、物流、销售、会展、旅游等于一体的完整的酒业产销链条;走出盆地,与另一酒业巨人茅台合办“中国有机高粱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醉美泸州”,历史上,泸州就是公认的中国酒城;而一座内蕴丰富的“现代化的中国酒城”,也正势如破竹、蒸蒸日上。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繁荣大文化、推进大开放、改善大民生,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力争实现“5个翻番”,这就是泸州的远景目标。地载泸州以红粮,天赐泸州以佳酿,我们相信,以红高粱精神为助力,酒城泸州必将前景广阔,令人期待。 记者 姜明 张立东 许静 孔芒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