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报道组
“长江水/万里情/一路山水好风景/高山绿/高粱红/醉美泸州好地方……”未进泸州城,先闻酒城曲。3月10日下午4时,“巴蜀万里行”大型采访报道团出隆纳高速泸州收费站,当地工作人员将这首《醉美泸州》城市宣传曲放进了车载播放系统,为期三天的泸州之行在优美的旋律中拉开序幕。
歌曲中的“醉美”,能否在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找到生动鲜活的注解?仅过了1个半小时,采访报道团成员就在百子图广场西侧的城市规划展览馆找到了答案,4200平方米的展览馆内,沙盘、模型、声光电同步演示系统全面展示出泸州城市规划和建设取得的成就。展览馆内笑脸墙上,94位泸州普通市民的笑脸诠释着这座城市的“醉美”幸福感。
泸州速度
提速的不仅是通车能力
采访报道团第一站抵达西南商贸城。彩旗招展,货车云集,这天,16万平方米的家居建材博览中心试营业。“我们看准了这里的交通区位,旁边就是在建的汽车客运总站,门前的蜀泸大道直达高速公路。”在西南商贸城九区万和文化饰材批发店,经理胡燕刚送走贵州客人。
看重这里的不只是胡燕。目前,商贸城一期工程——47万平方米的商品展示交易区全面竣工,入驻商家6000户。而从去年1月启动主体施工,到一期全面竣工并试营业,仅用了一年时间,“7900个商铺已交付商家进行精装修,商家们都说这是新的‘泸州速度’。”建设方、四川川南大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龙合说。
“泸州速度”背后,是不断提升的交通区位影响力。
3月11日中午,记者来到纳黔高速公路江门段,站在刚刚通车3个月的高速路上,看着黑色沥青与白色交通线绵延的远方,听着呼啸而过的汽车声,难以想像在喀斯特地貌的岩脉上会开辟出这样一条出川大通道。“去年12月31日,纳溪至叙永段提前建成通车,从泸州到叙永的车程由2.5小时缩短到1小时。”四川纳黔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平介绍,“提速的不仅是通车能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都因此而改变”。纳黔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布局的横线——厦蓉高速公路在我省境内的重要路段,也是我省规划的24条出川高速公路通道之一。
在江门收费站,记者采访了一位拉水泥的货运车司机,他是来自江门镇青云村5组的王成朋。“高速路没通前,从泸州到叙永只能走老路,一天只能拉一趟。现在通了高速,一天走3趟不成问题。”王成朋说,货运纯收入从原来的2000元增加到5000元。
随着高速公路开通,江门镇成为纳黔高速沿线的重要服务区,该镇正在打造荤豆花一条街,为沿线居民开拓致富门径。
高速四省通衢,水运通江达海。
在泸州港,来自成都青白江物流中心的集装箱通过铁路直通港口。“泸州港去年成为全国内河唯一的铁路直通码头堆场的集装箱港口,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由2006年的3.8万标箱飙升到10万标箱。”泸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梁中元介绍,2011年泸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其中集装箱首次突破10万标箱,实现了新的跨越。目前泸州港多用途码头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年吞吐能力达50万标箱,今年二期续建工程建成后,泸州港将形成100万标箱/年的吞吐能力。依托港口优势,突出“港城一体”特色,泸州规划建设约26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物流园区,着力打造全省最大、西部一流的“港园城”互动发展示范区,剑指川滇黔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酒香力量
江南新区正从概念变为现实
泸州酒香飘万家,但酒香能牵连起多大的产业能量呢?
3月12日,在位于泸州江阳区的酒业集中发展区,2012酒业博览会正在紧张布展中。以泸州老窖为龙头,按照白酒产业供应链节点的完整匹配,规划面积1万亩、总投资150亿元的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集中发展区蔚然成型。现场的所见所闻,让记者感到震撼。
“这是酒香的力量,30万吨有机原粮种植、40万吨基础酒酿造、80万吨基酒储存、100万吨灌装生产、150万吨白酒配套包材供应、300万吨物流配送,成为一条无缝衔接的产业链。”泸州老窖副总经理沈才洪说。
酒香醉了黄舣镇。自2006年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入驻以来,黄舣迅速发展,一个辐射力强的酒业强镇、商贸大镇、旅游旺镇、新村富镇逐步形成。“培育这样一个园区,不仅为外围配套企业提供了集中发展的平台,吸引更多外地企业入驻,同时推进了新农村连片发展,有助于打造融酒业、现代农业、特色旅游为一体的酒谷新村。”黄舣镇党委书记李家秀说。
酒业集中发展区并不是孤立的。
“把城市做大、把产业做强,培育泸州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说,泸州版“天府新区”江南新区,正在从概念变为现实。
江南新区坚持走组团式发展之路,5个沿江形成的园区经济带构建起 “江南新区”的雏形,除酒业集中发展区外,还有泸州轻工业园区、泸州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泸州化工园区、合江临港工业园区等4个园区。江南新区将纳溪、茜草、合江的江南沿岸连成一片,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60万人,建成面积已达17平方公里,有规模以上企业180户,2011年完成产值350亿元。
2010年开建的泸州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目前已签约入驻工业企业43家,其中科技型企业13家,协议资金76.2亿元。“科技创新是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以园区龙头企业长江液压公司为例,它让园区的高性能液压件技术在全国领先。”管委会副主任张文杰说,园区重点选择高科技企业、节能型企业入驻,形成了机械产业链条高端化组合,占据行业领先位置。
到2016年,江南新区将实现产值1000亿元,城市及乡镇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9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