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丘区新村建设找准发力点——产村一体舞动美好乡村

时间 2012-04-20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号大小:]

  □本报记者 文铭权 孔芒
  3月30日,在眉山市仁寿县大化镇水利新村,村民周毅在观光鱼塘里垂钓,几位老人在旁边的休闲文化广场拉家常。新村以村公共服务大楼为中心,3条社区大道将农房分成3大居住区。农房为单体独栋式川西民居,青瓦白墙,休闲阳台、庭院、梁柱、镂空花窗等别有韵味。
  这样美丽的新村,正成为我省丘区农村一大风景。近日,记者走进眉山、泸州等地乡间,见证丘区群众“产业孕育新村、新村反哺产业”的发展路径。
  “绿”簇“果”壮新村宜居宜业
  水利新村是新建成的新农村综合体,261户村民已全部入住。村里新建社区主干道5公里、生产便道等9公里,形成循环交叉的道路交通网,直通田间地头。通过天然气管道、集中供水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农房实现水、电、天然气、宽带、电视、电话“六通”。村医疗卫生站、公交车站、幼儿园等,为村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
  “新村附近规划建设了300亩特种水产养殖区、年出栏1万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各家各户不再设猪圈。”村党支部书记曹国生说,村里还在产业集中区域新建农机具房5处,以解决农业机械堆放问题。
  走进村民刘建成的家,客厅里摆着新式家具、55英寸液晶电视,厨房里装上了整体橱柜……去年,他和260户村民参与土地挂钩项目,搬进了158平方米的新房,原宅基地复耕。“这里交通方便,绿化好,干净舒适。”刘建成说,新村完全可以和城市小区媲美。
  “我家居住条件还不是最好的。”刘建成讲,邻组一村民家安装了地暖、中央空调等,室外绿化也别具一格。
  刘建成的发展底气,来自于自家5亩多枇杷林。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枇杷种植基地,仁寿大化、文宫等乡镇枇杷连片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被誉为“中国枇杷之乡”。
  “新村建设,产业发展是基础。”四川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陈文宽教授认为,推进新村建设,必须着力建设产业基地,以产业发展来支撑示范片建设,破解农民“搬得进住得好”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凡新村建设进展迅速、成效显著的地区,都在规模种植、养殖方面形成了优势产业,群众增收能力强。在仁寿县文宫镇石家村、太清村,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大河新村、天仙镇牟观新村,江阳区黄舣镇永兴村等,示范片内村民去年人均纯收入接近或超过1万元。
  产村一体有创意的高粱地成景点
  “实施新村建设后,全村去年增收50多万元,增幅超过30%。”纳溪区天仙镇牟观新村党支部书记刘永江最近忙着扩大“川黑二号”生猪养殖和猕猴桃种植规模。
  生猪养殖是牟观新村的传统优势产业。去年,这个产业发展“提速”——年出栏生猪由2万头扩大到5万头。
  “我家过去只养了几头猪,目前存栏达500头。”刘永江说,通过两年多新村建设,村里新建水泥路5公里,破除了产业发展瓶颈。政府还出台产业发展鼓励政策,配套养殖小区补贴等项目,激发村民发展热情。
  纳溪区新乐镇大河新村建成后,吸引外地客商主动上门收购农产品。村民龙兴友家的4亩蔬菜过去要拉到镇上去卖,如今在田间地头就被客商收走了。
  新村建设还让不少小山村 “神奇”转身,成为乡村旅游目的地。
  “请大家下车,先参观国窖1573有机糯红高粱种植基地,中午在农家乐聚餐。”3月31日,几辆旅游大巴车驶入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永兴村。永兴村被誉为 “四川最美乡村”,“这里成了泸州、重庆的‘后花园’,成都等地游客也不少。”村党支部书记税银章告诉记者,今年2月下旬该村举办踏青节,3天迎来20多万游客。
  外地游客为何喜欢永兴村?“我们的新村建设很有特色,村里成片种植了2000亩红高粱,我们在红高粱地里套种小麦,生成文字、图案等造型,红绿相间,很美。”税银章说,村里还开办了多家农家乐,搞好旅游接待,游客回头率极高。
  仁寿县文宫镇石家村依托枇杷等特色水果产业优势,推出赏花、品果节……对此,省农业厅有关专家建议,各地在加快新村发展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式农业。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