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妇女代表和基层工人、农民代表比例上升,党员代表比例下降
□比例:新一届县级人大代表中,党员占75%,妇女占24%,工人、农民占30.3%□年龄:新一届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中,35周岁及其以下的分别占11%和15%□参选率:县级换届选举参选率达89.4%,乡级人大换届选举参选率达89.5%
本报讯(记者 熊润频)5月9日,记者从全省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总结暨第十六次人事代表工作座谈会上获悉,全省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已经圆满结束。与上届相比,新一届县级、乡级人大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两升一降”。其中,来自基层的工人、农民代表比例明显提高。
代表结构“两升一降”
去年7月至今年3月,我省县乡两级人大同步进行了换届选举。初步统计,全省181个县(市、区)和4407个乡镇依法选举产生了本级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并由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人民政府。县级人大还选举产生了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审判、检察机关的领导人员。
“与上届相比,新一届县乡人大代表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保证了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主任李清禾表示。
初步统计,在全省新一届县级人大代表中,党员占75%,妇女占24%,少数民族占15.7%,工人、农民占30.3%,连任代表占33%;新一届乡级人大代表中,工人、农民代表比例升高,达到62%。与上届相比,新一届县级、乡级代表中,妇女代表比例分别提高了1.5个和4.44个百分点;来自基层的工人、农民代表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党员所占比例下降,实现了“两升一降”。
同时,代表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新一届县、乡两级人大代表中,35周岁及其以下的分别占11%和15%,36周岁至55周岁的分别占84%和75%;文化程度有所提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县级、乡级人大代表分别占68%和28%。
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参选率高
针对县乡人大换届选举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新要求,保证选民登记率和参选率,各地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在选民登记上,各地普遍采取“登记选民”和“选民登记”相结合的做法,做到“一次登记、两级有效”,避免重复工作。针对选民跨省流动、省内跨区流动不易登记准确的情况,有的地方印发了《外出人员登记册》,使选民登记做到“一清理、二通知、三登记、四公布、五代票”,保证选民登记准确有效,最大限度避免了“错登、漏登、重登”的情况。在划分选区问题上,各地将县级选举与乡镇选举相结合,统一划分选区。划分农村选区注重方便选民参选,划分城镇选区注重便于组织。针对“单位人”变“社会人”的情况,采取了按居住状况划分选区。对一些地方的 “经济开发区”、“高科技园区”,选举工作部门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做好组织工作,防止选举出现“空档”。
由于措施有力,选民登记率和参选率保持了较高比例。据初步统计,全省县级换届选举参选率达89.4%,选出了县级人大代表35318名,占应选名额的99%;乡级人大换届选举参选率达89.5%,选出了乡级人大代表202491名,占应选名额的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