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亚洲主流媒体考察团来川 无数个“?”有了惊喜答案

时间 2012-05-18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号大小:]

    四川灾后重建成绩有目共睹。在外国媒体眼里,震后4年的四川有哪些惊人变化?哪些经验值得借鉴?5月14日至16日,亚洲主流媒体考察团走进四川,从新老北川的对比、灾后学校的重建,以及东方电气、天府软件园等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建设等不同侧面,亲身感受。
    一路行来,考察团成员感慨,很震撼,很新鲜,更觉得有借鉴意义。
    □本报记者 吴晓铃
    震后变化很惊人
    这次来川考察的成员分别来自俄罗斯、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菲律宾和越南7个国家的13家媒体。有报社副总编,有国际部资深记者,他们对四川这块土地充满好奇。
    在5月14日前往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参观时,印尼《雅加达邮报》评论部主任拉扎克和北川县县长瞿永安曾有一番对话。面对残垣断壁,拉扎克担心地问:“房屋破损这么严重,老百姓现在还住在这种房子里么?”瞿永安回答:“他们现在住的地方比以前更好,你等下就可以看到了。”
    拉扎克很快发现此言非虚。在吉娜羌寨,大家把镜头对准一栋栋宽敞明亮的百姓居所。在安县前进村,考察团造访了普通农户唐华灾后新建的家,这位普通农民震后拿到了灾后重建补贴,如今已修起两层小楼。在新北川县城,考察团惊叹灾后重建的宽阔街道和羌味十足的建筑。
    考察团还特别要求前往一所灾区的乡镇学校参观。在一片稻田边修建的什邡双盛镇中学,教室窗明几净,塑胶跑道上孩子们在奔跑。一些孩子还在书法课上露了一手,一展学校艺术教育成果。
    援建模式很有效
    在吉娜羌寨,《俄罗斯人报》记者安娜惊喜地对着羌族绣娘频按快门。俄罗斯新闻社的阿尔卡迪则一路拍着羌族风情十足的民居、新北川县城的巴拿恰。两位俄罗斯记者敏锐捕捉到了四川灾后重建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大力保护和发展。无论是居所的风格、民族服饰和生活习惯的保留,都引起安娜极大兴趣。她告诉记者,俄罗斯也有多个民族,也需要大力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当我看到羌族绣娘安静地绣花,并衍生出特色旅游业,相当感动。”
    四川震后恢复重建,离不开对口援建,对这一模式拉扎克非常惊讶。他表示,印尼也经常受到飓风等自然灾害的侵害,中国对口援建、对受灾群众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和补贴的模式值得借鉴。
    在绵阳招投标中心,考察团也从当地的招投标电子化建设中找到了四川“廉政救灾、阳光重建”的答案。韩国、俄罗斯媒体详细了解了电子招投标软件的设计和操作,以及灾后重建资金的分配使用、百姓住房摇号等过程,并对其经验和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高新产业发展很迅猛
    地处中国西部内陆的四川,经济发展水平究竟如何?考察团成员15日前往东方电气集团参观,惊讶于这里居然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基地,并且拥有中国发电设备行业中一流的综合技术开发能力。16日前往天府软件园考察时,更增加了对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感性认识。面对IBM、西门子、华为等一个个熟悉的企业入驻天府软件园,各国记者兴趣十足地询问当地政府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人才供给等情况。《印度时报》副总编萨波达说,印度的班加罗尔也有很多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入驻,成都天府软件园除成为知名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在中国战略布局的首选地之外,还大力推进技术的自主研发,值得借鉴。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