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云飞 孔芒泸州日报记者 吴良春
“打电话,发短信的人多得数不清。有人在电话里主动要求出车出人,随时听候安排,帮助群众转移;有人在电话里要为受灾群众募捐;还有人要为受灾群众送物资……”7月27日下午,尽管“7·23”特大洪灾已过去4天,泸州市运管局公交科长李建彬回想起当时的经历,仍激动不已。
特大洪水袭击泸州时,李建彬向社会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一时间,受困群众、爱心人士打来的电话让他应接不暇。
在泸州遭遇“7·23”特大洪灾后,从党员干部到解放军指战员,从武警、消防官兵到公安干警,从志愿者到邻里之间,面对受灾群众,人们团结起来,守望相助,谱写了一曲爱的壮歌。
冲锋在前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如果说群众是这次抗击洪灾的主力军,党员干部无疑是主心骨。
7月23日,洪水漫进江阳区大河街17号,64岁的退休党员易孝生不顾自己正生病,站出来组织邻居:“大家不要慌,一起来搬,先帮家里人少的。”
“我们这条街,老人多,大家不拧成一股绳,根本抢救不到啥。”易孝生主动找了两辆车,帮助邻居抢运贵重物品。自家的桌椅板凳却全被洪水冲跑……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基层党组织、共产党员。
长江边上的半边街棚户区属低洼地带,为转移这里的群众,小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崇江喊哑了嗓子,当确认辖内所有群众都安全撤离后,才发现洪水已淹没了回去的路……
解放军、武警、公安干警、消防、民兵预备役……和每次抗击自然灾害一样,他们冲锋在前,是抗击此次洪灾的主要力量。
在泸州最危险的区域,又一次闪耀着那抹橘红色。截至7月26日,泸州消防支队参加抗击洪灾的官兵达9640人次,抢救遇险群众1167人,疏散群众5516人,抢救和保护物资财产价值2338万元。
23日下午5点过,已连续救援22小时的成都军区驻川某工兵团战士王大双,在管驿嘴半岛小区转移一名孕妇时,因体力透支晕倒,门牙一颗被磕掉,一颗磕掉一半,但他仍坚守在救援一线。因长时间在洪水里浸泡,一些官兵的大腿根部、内侧不同程度溃烂……
从7月22日至23日,成都军区驻川某工兵团出动1000余人,干部战士的身影穿梭在滨江路、宝来桥、黄舣镇等区域,转移群众,抢救运物。洪峰过后,他们又出现在滨江路管驿嘴、东门口、宝来桥等地,连续三天两夜清淤3万余方。
守望相助 信息调来“千军万马”
一场洪灾考验着政府的公共信息动员能力,也检验着企业、个人、人与人之间的责任、友爱、互助精神。
出租车免费运送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
公交车分别到达指定区域候命,不论人多人少,有群众上车就走,转移到安全区域再回去等候。
……
面对洪灾,泸州市调动一切可以调控的人力、物资应对,同时通过手机、电视、电台等传媒终端进行公共信息动员,发动全社会参与抗击洪灾。
洪灾当前,一呼百应。
23日凌晨3时,出租车司机刘生洪听到电台发出敬老院需援助的信息后,赶到中河街敬老院转移老人。在这里,他碰到了也是听到电台信息后赶来的同行陈仪。
市公交公司214路司机叶华响应号召加入转移群众的队伍。
23日凌晨接到妻子电话,二楼家中进水,他顾不得回家看上一眼。心里只想着,还有3幢楼的居民需要自己开车送到安全地带。
在茜草街道老沙湾供销社,71岁的潘中贵老人和70岁的老伴范从秀召开家庭会议:“洪水今天晚上要来,你们都要帮坡下的老街坊们搬东西!”会后,两位老人带着三个儿子、两个媳妇、一个孙子,到坡下江边帮邻居搬东西,还热情地招待受灾邻居吃住。
在龙马潭区,暑期实践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的学生张艺文,主动前往龙马潭12中安置点当志愿者。“我们都是一家人,应该相互帮助。”
7月29日,一份特别的荣誉证书送到75岁的文宏富老人手中,泸州市红十字会感谢他为“7·23”特大洪灾捐款5000元。白发苍苍的文宏富老人是名退休工人,住在纳溪区护国镇,他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钱献了爱心。
7月27日,滨江路四段,七八个人正帮一茶铺清淤。茶铺在洪灾中损失20多万元,但老板聂国权没有灰心:“这么多人来帮忙,最多一个月就能重新开业了。”
洪灾,同样考验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龙马潭12中安置点,泸州市餐饮行业协会组织餐饮行业,为安置点送去200余份丰盛的午饭。两家参与送餐的酒楼负责人表示,很高兴通过这样的方式回报社会。
在清淤现场,泸州市多家房产开发企业组建了20多支队伍800多人,自带设备,参与现场清淤。平安物业员工蔡显芳表示:“这是我们服务社会的机会。”
社会各界携手共抗洪灾,灾难彰显本色。
八方支援 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弘扬
7月29日,31名香港社工走进泸州市北城街道濂溪路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这是泸州“7·23”特大洪灾后,迎来的最远的一批爱心客人。在特大洪水突袭泸州的一周里,这里的老人们连续三次转移,社工们专程来为70多位老人服务。
洪灾后,卫生、电力等各行各业均从不同方向伸出援助之手。
7月27日10时,泸州电业局解除防汛一级响应,因灾停运的所有输配电线路全部恢复供电。此前,自贡电业局、乐山电业局共派出400余人的抢修队伍,帮助泸州灾后电力恢复。25日晚,广安给泸州送去2215只电表。在大河街,在凝光门,在宝来桥,在东门口等地,在长长的江岸线上,在刚刚受过洪水侵袭的街道上,到处都留下了援助单位电力员工的身影。
7月28日下午6时,纳溪区疾控中心人员满含热泪,高举“洪灾无情人有情,防疫先锋为人民”为锦旗,送别绵阳市消杀工作组。这个26日晚上到达泸州的工作组,不仅带来野战高效消毒车,还有200公斤消毒药品。短短两天时间内,工作组与泸州疾控人员连续并肩作战,在合江、纳溪等地,消杀面积达12万平方米。
7月23日,听说家乡受灾,四川某建筑公司董事长易定渊把员工从工地上撤下,开着10多台挖掘机,连夜从绵阳回到泸州,加入抗洪抢险队伍:“只要抗洪抢险需要,要人我出人,要车我出车,要物资我给物资!”
此后几天,易定渊带领员工转辗铜码头、澄溪口等地,清扫街道面积达8000平方米,清理垃圾1万多吨,为抗洪抢险投入资金10多万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滚滚热流,温暖着泸州城。这是抗震救灾精神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