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新村建设要打破钢筋水泥崇拜——网友热议刘奇葆关于新村建设的理念和要求

时间 2012-08-24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号大小:]

  □本报记者 邹渠
  “前庭后院,栽瓜种菜,采桑养蚕,鸡犬之声相闻……”连日来,广大网友对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以 “新村建设要保留生态田园和农家情趣”为题阐述的新村规划建设理念和要求纷纷给予好评,认为刘奇葆书记提出的“鸡犬之声相闻”的新村最符合四川实际,也是农民群众最欢迎的新村。
  近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四川新闻网等39家网络媒体相继对四川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以及刘奇葆关于新村建设的讲话进行集中报道,许多网友跟帖热议,对刘奇葆关于新村建设的观点和要求表示赞同和支持。
  新村建设要打破钢筋水泥崇拜,保留生态田园特色
  “让农村在保持空间开敞、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同时又具有现代城镇的生活条件”、“不是把城市社区简单地复制到农村去”……刘奇葆将农村放在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中进行定位和谋划,这让网友们耳目一新,纷纷认为这些观点说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有网友说:“刘书记说得太好了,农村本来就应该是田园围绕,鸡犬声相伴。”“有原生的环境,现代化的设施,才是新农村。”网友指出,刘奇葆为新农村建设指出的路,真正切合农村发展实际,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才会让老百姓得实惠,才会让老百姓满意。
  “农村就是农村,城镇就是城镇,在让农民群众与城镇居民一样享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同时,一定不要把农村搞成了城镇,把农村一些好的东西丧失掉了,尤其是农村特色、田园风光、农家情趣,一定要保留住。否则,新村建设就是失败的!”网友们认为刘奇葆提出“不要盲目追求钢筋水泥”,纠正了目前新村建设中一些不好的倾向和苗头,提醒得很及时、很到位,真真切切地说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网友们都说,失去乡村情趣、生态环境的农村不能称为农村,生态优美、融入自然才是好的农村。
  产村融合推动农村发展大跨越
  美好的新村到底应该如何建?刘奇葆书记提出要坚持产村相融发展的理念,得到网友热烈回应。
  网友们认为刘奇葆对产业和新村关系的描述“新村让农民享受现代生活,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新村是载体,产业是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精准地找到了新村建设的抓手和突破口。
  有网友说,按照刘奇葆书记提出的新村建设要求,新村不仅能让村民享受美好的生活环境,更能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增收机会。新村建设不仅是农村的民生工程,更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通过新村建设,城市文明加快向农村延伸,农村也让市民回归田园生态,形成城乡互融、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还有不少网友表示,刘奇葆书记提出的建设新村的思路和办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破解 “三农”难题的根本之策。他们认为,新村建设不仅是农村的硬件建设,更是提高农民素质的软件工程;新村建设不仅是带动农村发展的“发动机”,更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速器”。从一定意义上说,抓住新村建设,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搞好新村建设,必将推动四川农业农村发展大跨越。
  新村建设要尊重群众意愿,发挥其主体作用
  美好的新村到底应该为谁而建、由谁来建?网友们对刘奇葆的观点表示赞同:农民群众是新村的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网友们盛赞这是新时期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
  有网友指出,新村的本质是农村,不顾农村和农民实际情况,简单复制城市社区,既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还有网友说,新农村建设应该把重点放在新村建设,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放在首位,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而不是把新村建成钢筋水泥和大理石广场的堆积。
  网友认为刘奇葆书记提出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能够充分激发起广大农民建设家乡的热情,从而调动起尽可能多的积极因素,把新村建设好。还有网友建议,在新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学习培训活动,及时更新农民的观念,跟上新村建设的节奏。
  网友对刘奇葆提出的“尊重、引导、支持、组织”八个字印象深刻。纷纷建议,一定要培养更多有能力、有水平的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引导、组织农民推进新村建设。领导干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方式上问计群众,这些要求对新村建设也不应该例外。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