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的油菜花包围着一栋栋漂亮的村民小楼。此时,都江堰天马镇金陵村的村民刚刚吃过午饭,一位爆米花的老人正在村里的一块空地上娴熟地摇动着炉子,几位村民聚在一起,一边笑谈着田里的庄稼一边等待着下一炉爆米花的响声。
3月24日,由中央外宣办组织的全国网络媒体负责人汶川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宣传考察活动正式启程。下午,来自全国的35家网络媒体负责人及部分地方新闻网站主要负责同志刚走进金陵村就被眼前这种安逸的生活情景吸引,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个不停。
“房子漂亮,生活安逸,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曾遭受过一场大地震。”几位中央网络媒体的负责人相互交谈着,赞叹声不绝入耳,“这里就像是一处江南秀美的小镇。”
让考察团成员更为津津称道的还有都江堰市在住房重建过程中,创新性地实施了多项政策,开创了统筹城乡市场化筹资的重建模式。“正是有了好的政策才有了灾区三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了解,在灾后重建中都江堰市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业主和农户合法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耕地承包权、林权开展确权登记和发证,为农村居民重建、维修加固的房屋进行所有权登记并颁发房屋所有权证书。将重建中整理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在市域范围内挂钩使用,获得的级差地租收益,以城补乡用于农村住房重建。对土地市场化运作暂时困难的重灾县(市),整理出的集体建设用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按15万元/亩的标准统一收储,支持农村住房重建。
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缓解了当地重建过程中的资金难题。资料显示,在住房重建过程中,成都市节约集体建设用地并新增耕地超过2万亩,筹集资金超过40亿元。今天下午,媒体宣传考察团所走访的翠月湖镇五桂村、金陵村和虹口乡高原村都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
考察过程中,网络媒体负责人和省市外宣办的相关负责同志走进农户与村民深入交流,了解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我觉得这一重建模式应该好好总结,值得推广。”结束今天的考察坐上汽车,几位网络媒体的负责人和地方新闻网站负责同志仍然讨论着都江堰这项创新的重建模式。
“用资源换住房,这一政策的关键环节是能否让土地换取的资金真正用到农民住房建设上。”来自北京市网管办网宣处的王强副处长说。
“通过今天的考察我觉得,都江堰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土地置换来的资金由政府统一建房,既防治了农民自用过程中的浪费,又全部用到了农民身上,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房子漂亮,村民生活大大改善。”中国日报网英文网副总编容贤东说。
“对,我觉得这种重建方式应该好好总结经验,值得在今后的灾后重建中推广。”来自人民网的副总编辑柳晓莉在一旁补充道。
蒙蒙细雨中,不知不觉车已上高速,而车内的讨论仍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