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乡亲共同致富——巴中市人大代表何洪创业扶贫侧记

时间:   2017-06-26     来源:   通江县人大常委会    
  在2011年召开的“西博会”上,在外打工创业成功的何洪与家乡巴中市通江县人民政府达成协议,投资5.2亿元人民币,创建了四川省唱歌石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全面打造通江唱歌石林养生景区,以此带动以唱歌乡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群众共同致富。
  身为巴中市人大代表的何洪,早年在考学离家时就有一个夙愿:毕业后成为一名企业家,然后回乡创业,反哺家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当通江县“脱贫攻坚”号角吹响时,他主动请缨,向县人民政府申请挂包了唱歌乡马坪村、方山坪村、麻坝坪村三个村,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为失地农民养老实行兜底保障
  四川省唱歌石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征用唱歌乡麻坝坪村土地时,积极与通江县社保局联系,按照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为失地农民一次性买完终身养老保险,以后每人每月可得800-1000元的养老金,并且每年的领取金额根据当年社评工资还将持续上涨,相当于兜底保障,让失地农民既无后顾之忧,又有时间去从事别的工作抓发展。
  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提供机遇
  公司安排了部分农民到公司本部就业。对于公司需要的保安、清洁工、物管、管理或民工等各种工作岗位,在公司与政府签订的的合同上,明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地村民。截至目前,郑明尧、蔡远发、刘先珍等近10名村民分别在公司的物管、保卫、管理等岗位上就职,而长期在公司搞建筑的本地民工就达100余人。公司为本地部分人提供了创业机会。苟志春、景睿、陈波涛等8户人买货车给公司运输河沙、水泥、石子等建筑材料;吴刚、靳中洪等组建的劳务公司承接了公司的楼房建筑、装饰工程。公司根据村民自愿,对于符合公司发展的产业或双创型大户,由公司直接投资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并设置了“创业基金”,扶持“双创”型村民和家庭。民工及公司上班人员平均工资能达3000元-5000元/月,对于供货者、工程承包者和创业者而言,收入则远远高于民工,一年就摆脱了贫困。
  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保障
  何洪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采用“公司+科研+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发动广大村民种植核桃,养殖唱歌火羊、野猪,并邀请省科技厅、县教科体局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目前核桃等产业已初见成效。对于不愿从事农业产业发展的村民,何洪则动员他们开办农家乐、超市等,为外来游客提供服务,成功地从第一产业农业转型至第三产业服务业。
  为农副产品提供销售路径
  对当地村民饲养的土鸡、土鸭、生态猪等,何洪则通过公司渠道进行大力宣传,如今已经成为外来养生居民最喜欢购买的商品。同时,公司还修建了农贸市场,让村民免费使用,村民们种的白菜、萝卜等蔬菜,黑木耳、茶叶等农副产品,公司将其精心包装,销售给常住于景区的外来人口。据初步统计,仅2016年下半年,本地村民农产品销售额就达1000万元以上,收入显著提高。
  为挂包贫困户脱贫尽心竭力
  何洪放下手中的工作,专门抽出时间,分别到自己挂包的侯桦容、李发先、林定锋三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走访帮扶,看到这些贫困户的困难家境,当即给每家拿了500元慰问金,随后又免费给他们送去核桃苗让其种植,鼓励他们养鸡、养鸭、养猪等,公司直接按市场价格进行收购。何洪还多方努力,安排了有劳动能力的林定锋和候桦容的丈夫赵晓平在就近的火炮厂上班。通过帮扶,这三户贫困户今年的家庭总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何洪表示:将继续努力,誓将脱贫攻坚进行到底!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蜀ICP备11021803号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