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党史映初心 奋斗新征程 > 红色课堂

【初心故事】遵义会议是民主集中制的典范

时间 2021-06-17 来源 《初心一叶》
[ 字号大小:]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经过长征前期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的准备,遵义会议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遵义会议最大限度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成为党史上民主集中制的典范。

  会上,“左”倾教条主义代表人物、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归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力量的强大,白区地下党和各个革命根据地配合不够等,不承认主要是因他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错误造成的。

  周恩来在军事问题的报告中,既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上战略战术的错误,也主动承担责任,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同时批评了博古和李德。这种在中央政治生活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

  与会同志根据党内监督制度,对博古进行了严厉批判。张闻天按照与毛泽东、王稼祥共同商量的提纲,系统批判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毛泽东的长篇发言,重点批判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阐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提出在军事上扭转危局的方针。

  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是遵义会议的亮点之一。王稼祥明确批评博古、李德的错误,坚决支持毛泽东正确意见,第一个提出由毛泽东领导党和红军。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多数同志在发言中,均不同意博古的总结报告,同意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提出的提纲和意见。只有凯丰为博古、李德的错误辩解。而李德则拒绝接受批评。

  遵义会议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作出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