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春天,不明病因的非典型肺炎在广东广州地区暴发。在与死神较量中,叶欣坚守一线抢救病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叶欣出生于医生世家,1974年考入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1976年留院工作,1984 年被提升为急诊科护士长。在分秒必争的急诊科,她一干就是19 年。自从参加工作到牺牲前,叶欣总是冲锋在前,有着“三突出”:腰椎突出。颈椎突出。成绩突出。她不止一次把危险留给自己,无论是现场急教跳楼的垂危人员,还是带头护理艾滋病吸毒者,抑或是冒死抢救非典病人,叶欣从未瞻前顾后,自虑吉凶。
金杯银杯不如同事们的口碑,叶欣对年轻护士的关爱有口皆碑。每当有伤寒、霍乱、登革热、艾滋病等传染性患者前来就诊,她总是抢在年轻护士前进行护理和救治。叶欣还让年轻护士在自己的手背和手指上试针,并将穿刺绝活倾囊相授。她爱开玩笑似的说:“在我身上练到可以了,在病人身上下针就没问题了。”
人生总会遇到风吹雨打,关键看如何抉择,能否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否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紧急关头奋勇向前。抗击非典的战斗打响后,叶欣默默地承担起最危险的工作。每当遇到危急重症非典病人时,她总与急诊科主任张忠德一起,尽量包揽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护理等工作,把其他的护士挡在身后,有时甚至把同事们毫不留情地关在门外,不让或少让他们受到病毒感染。她像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竭尽全力与死神争分夺秒,抢回一个个病患的生命。
“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挑起高风险、高强度的救护工作。即使被传染倒在病床上,她也通过呼叫仪,询向其他非典患者的护理情况。当病重至说不出话时,叶欣用笔吃力地写下:“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2003 年 3 月25 日凌晨,叶欣离开了依依不舍的战斗岗位。按照她的遗愿,丈夫张慎请医院为叶欣穿上一套护士服,送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叶欣走了,但仿佛从未走远。在广东省中医院有一种“患者至上、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牺牲奉献”的精神,被称为“叶欣精神”。
南丁格尔奖章是国际医学界对护士的最高荣誉和褒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虽然申请时已超过规定的最后期限,但叶欣的突出贡献和对抗击非典战役的激励作用,让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破例接受。2003 年 5 月 12 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授予叶欣南丁格尔奖。叶欣用生命践行了南丁格尔的名言:“在可怕的疾病与死亡中,我看到人性神圣英勇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