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朝鲜战争爆发后,邱少云积极报名参加志愿军,并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
马克思说过,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活泼而守纪律为何排在第一位?足见纪律在做人做事中的分量。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作战任务。为缩短进攻距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12日12时许,美军盲目发射的一发燃烧弹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草丛迅速燃烧起来,火势顺风蔓延到他的身上。身后是一条水沟,如果后退几步,顺势一翻,火苗就会在泥水里扑灭。可是,邱少云没有这么做。强忍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他轻轻地将爆破筒推向一边,将子弹埋进土里。咬紧牙关,两手深深地插进泥土,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苦苦地坚持了30多分钟。从那一天起,邱少云这个在烈火中熔铸的名字,和纪律重于生命的战斗精神一起,永远铭记在人民子弟兵的心中,影响并鼓舞着一代又ー代中国军人。
朱德有言,纪律是军人的生命。阵前潜伏,既讲勇敢,更讲纪律。在长达20多个小时的潜伏中,不能有一人暴露,一旦被敌人发现,我军便陷入包围中,背后远离己方阵地,进退无路,很可能导致全军覆没。在391高地战斗发起前,志愿军提出潜伏中必须严格遵守的纪律,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在任何危急情况下都不得轻举妄动。邱少云的战友李清华说,“哪怕有个蚂蚁在你脸上,都不能动一下,一动就要暴露目标”。排长曾纪有回忆:“我们只距离敌人阵地30米左右,稍发出点声响,弄出点动静,就可能被发现。即使敌人发现了我们中的哪个人,谁也不能有任何动静,更不能反击。”
陈毅说过,纪律是军队战斗力的测量器。这是一场比拼纪律、比拼耐力的战斗,唯有忍到最后,才能获取胜利。邱少云决然放弃自救,坚决执行潜伏纪律,以血肉之躯,铸就“纪律重于生命”的精神丰碑。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这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为志愿军部队树立起榜样。在1953年的夏季攻击战役中,第六十军组织3500多人潜伏一昼夜,即使30余人被炮击牺牲,依然保持不动,直至入夜后,一举歼敌7812人,创造出千人最大规模潜伏的经典战例。
人民军队战史上,邱少云是一个特殊的英雄。他没有发射一枪一弹,消灭一个敌人,却以人类罕见的意志力,突破人体承受的痛苦极限战胜烈火考验,用燃烧的生命照亮战友们通往胜利的道路,真正做到了“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