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征文

今生无悔人大人

时间 2024-08-07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请记得,你的所作所为,影响着中国民主政治的走向。你怎样,中国就怎样。代表委员,请拿出你的智慧、勇气与担当!
  ——摘自《人民日报》

  这是2015年《人民日报》寄语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为民履职勇担使命的九句箴言之一,也是每一位人大干部理当知责于心担责于身的行动准则。
  新时代人大工作,其责亦重,其行亦荣,需要人大干部把初心使命体现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上,把思想和行动都高度自觉地融入到新时代大格局之中。
  70年时光荏苒,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走过了一段段彪炳史册的光辉历程;45年栉风沐雨,我省人大常委会以实干笃行书写了一个个薪火相传的奋进故事。今年举办的系列庆祝活动,必将推动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更加深入人心,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也让我不禁穿越记忆的隧道,万千思绪,竟都涌上心头。
  17年,岁月如歌,时光如弦。一路走来,我与人大相识、相守,从人大队伍里的“新人”到成为“老人”,源自于偶然,又似乎是必然,让我更加懂得17载春秋,所踏出的每一条深浅印痕的分量,愈发怀念和珍惜人大工作的情缘。

初次相识人大

  我至今犹记得多年前走进人大的难忘时刻,那些记忆中斑斓的画卷,色彩仍是那么浓烈。
  事情还得从2006年8月说起,因全省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紧锣密鼓进行,时逢泸州市合江县人大机关负责文秘工作的同志交流到乡镇任职,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急需选调人员进行补充,喜欢舞文弄墨并时常发表一些“豆腐干”作品的我,被本地报社的副总编推荐到县人大机关。
  第一次走进县人大机关小院,映入眼帘的是办公楼正中央高悬的金黄色国徽,显得庄严而神圣;进门右侧的宣传栏用瓷片镶嵌着两幅白底红字的标语,左边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右边是“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对人大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顿感心有所悟;小院四周静雅,绿树成荫,办公楼里的人们有序忙碌着,让我忐忑的心瞬间静穆了下来。当时接待我的是时任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的温成杰,他只是简单询问了我的一些基本情况。
  后来,我有幸参加了县人大机关组织的选调考试,以综合成绩排名第一,于当年9月抽调到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办公室,开始了我的人大工作之旅。
  初入人大机关,一切都是那样陌生和新奇。我的工作定位是人大办秘书,主要从事文字服务保障工作。其时人大机关编制较少,仅有20多名人员,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仅有我及另外一名女同志。县人大机关领导占比多,无论是常委会领导还是委室负责人,他们大都担任过乡镇或部门领导,甚或副县长等,资历深、阅历广,经验丰富,做事严谨,特别是在主任会、常委会议审议时,老同志们都咬文嚼字,据理力争,从决议到决定,从审议到审查,从任命到决定任命,从草案到审议稿等,反复字斟句酌,让我对人大工作的法律性、程序性、规范性等严格要求有了感性的认识。
  记得有老同志说过,“换届选举工作是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最初还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深刻内涵。2006年下半年举行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我有幸全程参与,从初期的雾里看花,再到后来硬着头皮、边干边学,不懂就问、请教领导,钻研法律、查阅档案,从起草议程、会议纪要、工作简报,到完成调研报告、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看着群众依法选出所信赖的代表,自己也逐渐从原来的“门外汉”转变为热爱乃至熟悉人大工作的“内行人”,让我不由地提振了精神,鼓足了干劲。
  一分耕耘就有一份收获。随着时间推移和能力提升,我从一名普通的人大干部逐步走向领导岗位,被任命为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这5年时间当中,与常委会领导和同事们团结共事、扛责在肩,一起见证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见证了《监督法》的实施进程、见证了乡镇人大主席团从“唱独角戏”到“二人转”履职的推进过程等,不断铸牢民主法治的坚定信仰,更加愿意为人大鼓与呼。在感动之余,我跟进撰写了《为了荔乡更靓丽》《人大代表听会》《只为那片林海常在》《代表建议办理实打实,满意了》等一批工作通讯,真实记录了县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铿锵步伐,部分作品还获得省市人大系统好新闻奖;用心打磨的人大工作报告得到代表们的充分肯定,形成的一批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得到当地党政领导签批并及时转化,等等。
  一步一步走来,步履尽管蹒跚,但从未敢有丝毫的懈怠,总是提醒自己,在推动地方人大监督、决定、任免等工作完善发展的道路上,始终积蓄奋斗能量,笃定奋斗步伐,以无悔青春留下一份人大干部的努力和汗水。

再次相守人大

  也许是与人大的首次“邂逅”,注定后来与人大的不解之缘。
  2012年,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在全市公开组织选调考试,本已在乡镇担任领导干部的我,毅然决然选择人大办岗位并有幸进入市人大机关工作,从办公室秘书处开始第二次人大职业生涯,后到研究室、法制委专事文字服务保障、地方立法等工作,直到去年,重新回到研究室接手文字工作。
  时光总是过于匆匆,重整行装再次出发,回归人大又是12年。12年的人大工作经历,让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地方人大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人大首先是政治机关,也是权力机关、代表机关、工作机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人大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无论是人大“三会”,还是立法活动、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专题询问、代表视察等,每一项工作都关乎民生冷暖,都代表着人大形象。它的权威决定了它的严肃性,它的高度决定了它必须处处作标杆、事事为表率。
  唯有用心去感悟、用身去践行,方能从中体会到人大工作的魅力感召、价值所在,充分彰显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鲜明特质。我的老领导,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吴跃林是一名老人大,他曾多次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人大是有作为的,特别是人大干部是全市重点工作的参与者、监督者,更是建设者、践行者,今天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推动泸州民主法治和人大制度向前发展,看似寻常,实则意义重大。”
  在这其中,我有幸参与了一些工作,与领导和同事们共同见证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式的实践创新。比如,在全面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实中履职尽责,在助力“万名人大代表再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中搞好调查研究,在推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生活垃圾管理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出台中参与制订工作,在制订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刚性制度中积极探索,在多年服务保障省市人代会工作中当好绿叶……每每想起这些场景和片段,总是让人记忆犹新、激荡不已,它不仅承载了广大基层人大工作者艰辛的探索与实践,更是有力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地方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难忘这12年光阴,四千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领导变了一茬又一茬,同志走了一批又一批,我仍然在人大机关,坚守岗位,认真工作着,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奉献拳拳之力。
  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置身春风骀荡的新时代,我们都应抖擞精神,奋斗以行,真正把岗位当阵地守、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奉献当本分看,既顶得住压力,受得了煎熬,又耐得住寂寞,切实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筑牢为民谋利的信仰基石。
  至重嘱托践于行,使命如山惟担当。今天,作为一名基层人大工作者,已近知天命之际的我,愿把余生的智慧和力量、勇气和担当都奉献给人大这个伟大的制度、这份伟大的事业,始终坚定制度自信,努力讲好人大故事,积极传承人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聆听那些铿锵的声音。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