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应该是说种子下种便有收获吧。
我是一颗种子,种在了人大机关这方沃土。
上世纪八十年代师专毕业在某单位工作三年后,我调到了当地县人大机关工作。学巜宪法》、巜地方组织法》,学巜中国人大》杂志和巜人民权力报》的文章,人民日报开设人大专版,我便成了专版的忠实读者。跟着主任们下乡、开会是常事,写作、记录成主要工作。初到人大机关,一次随主任们到乡镇调研,办公室主任让我写简报,这可是我到人大工作的第一次写作,开头便是天气如何晴空万里,阳光如何灿烂,一大段下来才入正题,主任阅后说,简报简报便是简明扼要报告清楚调研工作。我又努力学习文秘工作知识,特别是机关常用文写作知识,不久便成单位的文秘骨干。人大工作久了,便发现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开会审议事项,都要先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开会时,参会的代表或委员都要发表意见,如需通过决定,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表决,都是集体行权,最后计票,这就是民主的体现吧。
点点滴滴日积月累,人大工作依法、民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之法种在了我的心里,生长在几十年的工作中。
人大机关有一项工作是比较艰难的,那就是人大外宣。领导说:“你负责人大宣传工作吧”,我就肩负起了这差事。那时候没有手机,宣传通联时,或步行或骑车或赶车到单位到乡镇,往往早出晚归,一天多在外面跑。有一年征订季,心思全在人大宣传上,三岁不到的女儿感冒都不知道(因为妻子教语文要上早读,女儿上学放学基本是我接送)。那天忙完采访赶到幼儿园,其他孩子都接走了,女儿一人站在铁门内,见到爸爸也没和往常一样高兴地“爸爸爸爸”直奔而来。我完成宣传任务的兴奋立刻冷却下来,“女儿怎么了?”我迎上去蹲下,把女儿拉到怀里,左手揽腰抱住,右手摸额头,好烫呀,赶紧骑上自行车跑到县医院,一量体温差不多39度,而且引起了腮腺炎,“咋才来医院呢?”医生不停地责怪我这个“不称职”的爸爸……好在宣传好了就有回报,每个县人大代表终于实现人大报刊人手一份,乡镇人大代表也破天荒实现人手一份。就在这一年,省人大在攀枝花召开人大宣传工作会,安排我在会上作了关于做好人大宣传工作的发言交流,满满的成就感。
所幸从事十年人大工作,社交能力、寻找问题解决突破口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文字功夫也是这段时间“磨”出来的。
“种子”发芽、长干、散枝、开花、结果。2000年以后,我离开人大机关,先后到组织部、审计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组织部,写作稿件刊发引起上级组织的重视;主持老干局工作,老干部对县委老干部工作满意度测评获百分之百满意,引起市老干局关注;主持审计局工作,该局成2011年底汶川大地震恢复重建全国审计系统唯一先进集体;主持交通运输局工作,引导几十个债权人一纸诉状解决汶川大地震公路重建项目经济纠纷,成为当地美谈。
一粒种子终于长成了一颗有用的树木,感谢人大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