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许多次际遇,每一次都会在生命的履历上刻下一道或深或浅、或长或短的印记。
1992年毕业至今,我从乡、区、县到地区,再到市、省,从学校、党政、人大到群团、档案部门,一步一步行进着,每一个岗位都在我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在人大机关,我从23岁到32岁,默默地走过了9个春夏秋冬。回眸这段历程,我虽有过彷徨,而更多的是快乐地工作着。多少时候,我静静地站在滨河路边,伫立在那栋“人”字型的办公大楼前,凝望着庄严而神圣的国徽,默默地感受那份宁静与庄严……
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改变着人。在人大,你会感觉到一种宁静与超脱。那里没有党政机关的车水马龙,那里不是经济工作的风口浪尖,那里也没有政法部门的刀光剑影。那里有的是代表人民利益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使命,有的是宪法和法律所折射出来的一种权威,有的是神圣的国徽映照下议事、表决的一种庄严。人大机关的领导大多来自党政机关,有过如火如荼、灿烂辉煌的过去,年龄和阅历使他们无论对人生还是对权力都有更深的感悟,权与利在他们眼中比常人更淡;依法办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不直接参与纷繁复杂的经济行为和行政行为,久而久之使他们有了一种平常心,有了一种类似仙风道骨的超脱。在这里,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只有一票的权力,却有着上万票的责任。因而,他们更懂得权为谁而用、情为谁而系、利为谁而谋。淡泊、宁静、严肃、和谐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更多地贴近生活的本真而远离滚滚红尘。
许多时候、许多场合,我看到国徽、国旗总会心潮起伏、热血沸腾,激起一种斗志、感受一种快乐。人大是国徽映照的机关。机关大门的上方、会议厅的正墙上、会议公报上、法律法规汇编上、徽章和证件上……在很多地方,目光所及,都能看到国徽和国徽图案,都能感受到国徽的庄严和神圣。在人大机关工作,你会感到国徽的光环笼罩了你的全身,你会有一种光荣和幸福的感觉;在人大机关工作,你也会感到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国徽的视线之下,你会感到一种责任和义务的神圣,你会忠实地维护宪法和法律,忠实地执行宪法和法律;你会感到你是在国徽的呵护和监督下工作和生活,擅越雷池一步都是对国徽的亵渎和背叛。我常常问自己,“有多少人能够如此近距离、零距离地感受国徽的庄严和神圣?”很多东西只有当你离开了她又能看到她的时候,才能真正发现她的美好!
人大的人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性格。人大的人最爱说一句口头禅:“依法办事、依法行权、依法监督”。无论是党政机关转岗到人大机关的老领导,还是从不同岗位转入或调入到人大机关的新同志,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法”。学法没有尽头,在人大一天就必须学一天,否则就会说外行话、办外行事,就会使国家权力机关的形象受损。法律像海洋,在人大机关工作也就是在法律的海洋里行船,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像海员一样的独特性格。人大人说话、做事都离不开法。法,是社会和个人的一种行为规范,学法、明法,就会懂得并自觉养成一种规矩。宪法明确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规范了人的行为,法律是人生活和生存的准则,认认真真学过法的人就会以法审视自己的人生职责,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他人的,久而久之心中就有了一把衡量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秤杆,有了一把依法办事、诚实做人的尺子。从人大机关走出的人不可能个个都是法律专家,但他们认认真真学过法,受过“依法办事”环境的熏陶,法,已经嵌入他们的脑子和心灵深处。无论走到哪里,他们脑中都有法律这根弦,心中都有法律这根绳,他们知道用法去决定取舍,他们的内心永远保持一种宁静和庄严。
执著是人对生活、事业和工作的一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追求。多少人在人大从青年熬到白头,他们却安知若素,宁静淡泊,无怨无悔。在这里,你看到的是事业对人的要求和人对事业的奉献。
站在门外,凝望人大,你会看到一份恬淡、一种境界;置身其中,你会感受到一份宁静、一种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