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征文

一起走过的日子

时间 2024-08-22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1983年12月,不满19周岁的我,从犍为县通用机械厂调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1990年2月下派任镇党委副书记,两年后再调回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此后20余年的时间里,都在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2011年11月,我调到县住建局,期间任县人大常委会委员,2016年后再次回到县人大常委会。
  41年寒来暑往、光阴荏苒,改变的是我的年龄和容颜,不变的是我对人大工作的感情、热情和激情。
  
人大印象:从陌生到熟悉理解

  1979年6月18日至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在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1980年,犍为县人大常委会成立。
  刚开始,我和许多人一样,对这个新设立的单位,无论是名称还是职能都十分陌生。1983年,我刚到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时,有过迷茫,也有过退缩的念头。后来,进入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一段时间后,通过学习感悟,慢慢了解了人大的地位、职能和作用,逐渐坚定了为人大事业努力奉献的信念。
  历届县人大常委会持续接力,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人大的地位、性质和作用,讲述人大依法履职行权的生动事例,行胜于言、润物无声,人大良好形象逐渐树立,群众对人大常委会“橡皮图章”“养老机构”等陈旧观念和错误认识逐渐被扭转,县人大常委会的职能作用得到凸显,“有事找人大”“人大为民做主”等理念深入民心。
  
办公条件:从落后简陋到先进完善

  县人大常委会刚成立时,大约200多平方米,分为6个办公室和1个小会议室。每两月1次的县人大常委会会议有时因列席人员多,只能借用会议室。整个常委会机关只有一台手工打字机和一台铅字印刷机,起草文件要用钢笔一字一句地书写,修改一稿、两稿甚至多稿,然后交给打字员打出清样,送领导审阅后再次重新修改、打印。
  1988年,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搬到了三楼一底、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终于有了独立的办公场地,有了专门的常委会会议室,结束了借地开会的历史。
  2010年,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办公条件有了更进一步的改善,现代化办公楼里,30多间办公室整洁明亮,阅览室、活动室设施完善,主任会议室宽敞大气,常委会会议室庄严隆重,大屏幕显示器和电子表决器设施先进,彻底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举手表决”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会议效能,拓展了民主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人大常委会机关信息化建设更是变化巨大,办公室多功能打印机、扫描复印一体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公文写作从起稿、修改、打印都通过电脑进行,“爬格子”彻底成为历史,会议表决系统更新换代,互联网、“乐政通”全覆盖接入,文件的上传下达更加高效便捷,基本实现了无纸化绿色办公,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履职行权:从盲目随意到规范高效

  县人大常委会设立之初,如何行使好法定职权,如何开展监督,从常委会领导到工作人员,当时都心里没底,工作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
  为改变这种现状,历届县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不断探索和完善监督方面的制度机制,先后制定、修订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常委会议事规则、主任会议议事规则、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人事任免办法等20多项常委会和机关工作制度,使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有“规矩”、成“方圆”,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
  尤其是200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施行后,县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把监督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公开化、透明化和阳光化。不管是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还是常委会会议形成的审议意见、决议决定,以及“一府一委两院”对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对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报告,都通过县人大常委会网站、县人大常委会公报、县级融媒体向人大代表、政府部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让人大代表以及人民群众知晓和了解县人大常委会监督的内容、过程、形式和结果,不断提升人大工作的透明度和知晓率。
  在履职行权过程中,县人大常委会守正创新,强力推动关闭了开设博彩赌博点的港泰娱乐城、全面取缔了水库网箱养殖等,纠正了税前集资修建公路、把土地审批权下放到乡镇政府等错误做法,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树立了人大权力机关的良好形象。先后作出《关于加强审计监督工作的决议》《关于全面取缔水库网箱养殖的决议》《关于治理县城中心城区燃煤炉灶的决定》等决议决定61个,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到了有为、有位、有威。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人大常委会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新任务新要求,拓展搭建代表履职平台,在全县全覆盖建立了50个片区“人大代表之家”,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履职作表率、建功新时代”等实践活动,创新开展代表接待日、收集反映社情民意、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等活动,民意更加彰显,履职更富成效。
  44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共办理代表议案136件、建议2928件,县、镇两级人代会票决产生民生实事项目70余个,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清溪镇滨河路绿化改造项目被列入四川省100个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典型案例汇编,舞雩镇银桥片区“人大代表之家”被列入四川省100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典型案例汇编,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犍为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自身建设:从兵少将寡到人才济济

  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刚成立时,仅设一个办公室,只有5名工作人员。经过44年的发展,现在的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可谓是兵强马壮、人才济济。县人大设置5个专门委员会,县人大常委会下设10个办事工作机构和机关党委,共有69名工作人员。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凡进必有专长”的原则,通过选调、提拔交流等方式,调入了一批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具备写作、经济、金融、法律等专业特长和工作经验的人才充实到相关岗位,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机构更加健全,人员年龄、专业、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充分保证了人大工作的高效运转和充足需要。
  对人大工作,我始终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大工作也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必将更加凸显,人大工作也更加任重道远,前景也一定更加灿烂辉煌。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