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预算审查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财政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达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法定要求,紧扣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注重提升预算监督实效,多措并举,循序渐进,在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较好地管住了人民的“钱袋子”。
借助“外脑” 打造专业队伍
对于如何充分发挥财经专业人才的作用,做好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达州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在探索创新。
首先是完善人大代表计划预算审查监督联络员制度。自2011年底起,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就正式实施人大代表计划预算审查监督联络员制度,由各代表团推荐3—5名懂经济、财政、审计工作的共计21名市人大代表,担任预算审查监督联络员,有效弥补了该市人大财经委审查力量的不足,提高了预算审查监督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邀请专家对联络员进行专题培训,着力解决计划预算“天书难读”问题,增进他们对计划和预算报告的理解,提高对报告审议的质量。
其次是成立财政经济审查监督咨询专家库。2014年,达州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65次主任会议通过了《达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审查监督咨询专家库工作规定》,从全市聘请了15名具备经济、金融、会计、审计、税务等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咨询专家,邀请他们参与预决算草案及执行情况的初步审查,参与市本级预算调整的审查监督等相关活动。通过充分发挥咨询专家的专业特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达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政府经济工作和财政预算决算工作的监督,不断提高监督质量和水平。
注重学习 强化监管能力
财政预决算审查监督作为法律性、时效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对从事者的专业性要求就相对较高。达州市人大常委会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自学”与“培训”等方式相结合,注重对全市人大财经工作者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财政预决算审查监督队伍的监督能力与专业素养。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组织市及县(区、市)两级人大常委会的财经工作者参加全国、省组织的相关培训;组织学习考察组赴浙江温州、宁波等地学习考察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并将考察情况形成报告提交给常委会。在常委会的推动下,市级相关部门积极准备,从而多层面推进预算的全口径监督。
同时,邀请专家讲解新预算法,增强贯彻落实好新预算法的自觉性,提升监督“管家”能力,促进两级人大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
紧扣环节 增强监督实效
纳税人的钱该怎么花?政府把钱是否都用在了刀刃上?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如何代表人民监督政府依法理财??每个问题都是社会公众关心关注的热点。达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创新监督理念,细化预算内容,推进预算公开,规范预算执行,逐步探索出增强财政预算监督实效的方法步骤。
——提前介入预算编制。在市财政预算草案编写阶段,达州市人大财经委就邀请咨询库有关专家和计划预算监督联络员参与,并选择重点部门和单位开展先期调研。
——认真开展预算审查分析。市人大每年会选取2-3个预算单位,就收支是否平衡、收入是否真实可靠、支出是否合理透明,公用经费和项目资金安排是否合理,综合预算是否完整等方面进行审查分析,在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充分吸收合理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审查意见和建议,交政府及财政部门研究办理。
——认真开展决算审查分析。在加强对总决算方案审查的基础上,把监督触角延伸到部门决算。达州市人大每年选取2-3个预算单位的决算(草案),制定了预算执行差异分析等表格用于对比分析,就重点关注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运行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的支出情况,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专项支出的收支情况等进行审查分析,提出审查意见和建议,交政府及财政部门研究办理。
——逐步推进部门预算公开,增强财政运行透明度。达州市人大将推进部门预算公开作为强化预算监督的突破口,从2011年开始,市政府32个工作部门预算报该市人大会议审定。
——积极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每年在审计部门制定同级审方案前,将人大决算审查、单项预算执行审计的要求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要求审计部门将人大决算等审查的重点列入同级审工作。从2011年开始,要求审计部门对上人大会的部门预算中重点抽查2—3个部门,试行部门决算草案审签,人大在审计决算审签的基础上,再对部门的决算情况进行审查,使得同级审计工作与人大监督工作相辅相成,形成监督合力。
据悉,今年达州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各代表团驻地还设立了预算草案电子查询终端,为代表们提供全部预算草案查询。代表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查询到用款单位每一笔款项的流向以及财政项目的立项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