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预算工作委员会>悦读 · 论坛 · 随笔

告别读书的 “内卷化”状态

时间: 2016-11-29 来源: 中国审计报 作者: 周慧虹
[ 字号大小:]

  20世纪60年代末,一位名叫利福德·盖尔茨的美国人类文化学者,曾在爪哇岛生活过。他无心观赏诗画般的景致,潜心研究当地的农耕生活。他眼中看到的都是犁耙收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生态农业在维持田园景色的同时,长期停留在一种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轮回状态。这位学者把这种现象冠名为“内卷化”。

  农业生产存在“内卷化”,读书何尝不是如此?现在,的确有不少人有意无意中正陷于读书的“内卷化”状态。

  读书“内卷化”的表现之一,就是有些人总跳不出“舒适区”。有位读书人写过一篇文章《不跳出舒适区,你看再多的书也不会有长进》,文中提到,经常有人问: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书,还是觉得自己没什么长进?这位读书人给出的回答是:你在舒适区待得太久了!读书可以分为舒适区、伸长区和恐惧区三个等级。舒适区内,读者阅读毫无难度的读物,虽处于心理舒适的状态,但进步缓慢;伸长区中,读者阅读有一定难度的读物,感到某种程度的不适,但跳一跳还是够得着,理解力提升明显;恐惧区里,读者阅读难度过大的书,由于超越能力范围太多,感到严重不适,难以卒读。理想的状态是待在伸长区,但很多人沉湎于舒适区不肯出来。

  环顾四周,这种现象可谓比比皆是。书店里卖得火的,往往是一些影视剧热播过后的同名书和“戏说”历史、成功“速成”之类的书。相应地,那些哲学、历史、文学、科学等领域的经典之作,往往乏人问津,备遭冷遇。许多人阅读的“舒适化”倾向可窥一斑。

  尤其是网络信息化时代,电脑、智能手机愈益广泛、深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读屏”上瘾。然而,太多的“低头一族”都在关注些什么?无外乎是朋友圈里的家长里短,是新闻娱乐网站上的资讯八卦,是好笑新鲜刺激的网络小说……说起来,这也确实是在阅读,并且,相当多的人读得如痴如醉欲罢不能,“舒适区”里的这些内容已经牢牢控制住了他们,何谈其能自觉自愿地向“伸长区”靠拢?

  “内卷化”会让人在一个层面上无休止地内缠、内耗、内旋,既没有突破式的增长,也没有渐进式的积累,让人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你越是不愿真读书、读书不长进,就越难提起阅读的兴致、摸不着阅读的门道,也就越难因读书而获益、把好书当朋友,直至破罐破摔,任由自己在稀里糊涂的阅读与稀里糊涂的生活工作当中一路滑落下去。

  人生有涯,而知也无涯。把宝贵的生命浪费在停滞不前的“内卷化”状态,原本拥有大好机会却放任自己一再错失与智者先贤神交的良机,要说奢侈,这恐怕算是最为昂贵的奢侈了。好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古人讲“朝闻道,夕死可矣”,情况尚不至此,一切都还不晚,告别“内卷化”状态,就从此刻开始。

  (《中国审计报》2016年11月16日)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