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有一本书很“火”,2021年9月出版发行,立即引起思想学术界和文艺界热评,已再版18次,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40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和评论,超3亿人次点击了解,被人民东方出版社评为年度十大好书,获好书探中外十本好书和好书人气榜第一名,被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新浪、政帮智库等60多家媒体(智库)评为好书,获2021年度四川文学作品影响力排行榜第一名,四川省版权作品创作奖第一名,以及首届李劼人文学奖、大巴山文艺推优奖。今特邀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邹建军教授撰写此文,以飨读者。
《晏阳初》(苗勇著,东方出版社2021年)这部传记小说,已经在中国乃至于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国内到国外都有了诸多肯定性的评价,说明它在向世界各国读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为我们文学艺术工作者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在中央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之后,虽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学术著作的外文译本,但在中国精神及其相关人物为主题的文学艺术创作方面,还是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真正有影响的作品还是不多。传记文学作品《晏阳初》是其中最重要的创作成果之一。
然而,这部重要的文学作品,是如何产生的呢?应广大读者之邀,我愿意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一、《晏阳初》是一部什么样的奇书?
《晏阳初》是一部什么样的奇书?我们认为《晏阳初》是一部具有传奇性与神秘性的文学作品。首先,它不是一部以研究晏阳初为主题和目标的学术著作,或者说也不是一部学术性的传记或评传。其次,它不是一部关于晏阳初的年谱,更不是一部年表,因为作者不是以时间为序进行罗列和叙述的,所以不是一部历史著作。再次,它也不是一部真正的“非虚构”叙事作品,虽然其主要的历史人物及其故事情节都是有据可查的,但是作者不是以历史纪实的方式来进行叙述的,也不是所有的叙述都是可以与历史事实进行一一对照的。最后,它也不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因为它没有像历史一样地向我们报告晏阳初从出生到过世的每一天与每一月所发生的故事,而是有所取舍、有所想象、有所构思,作者也没有把它当成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来写。根据全书的内容展开与形式构成,可以初步断定这是一部关于历史人物晏阳初的一部传记小说,是以小说的笔法为主而进行的叙述,然而也不全是作者的想象,更没有凭空捏造的人物与事件,也没有脱离历史与时代的议论与抒情。本书的叙述可以不受人物本身与历史本身的限制,从而充分地发挥作者本有的才情,可以描写与讨论许多相关的重要问题,关于世界范围内的平民教育的问题,关于中国与世界乡村改造的问题,晏阳初身上的人道主义与西方的基督教传统的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这部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学性与艺术性,作者也可以具有自我个性与特色的话语方式,讲好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人物及其故事,并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晏阳初本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人,作者却把他身上的许多传奇性与神秘性挖掘出来,并以文学的方式告诉每一个读者,如他是如何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与少年时代,他所出生与生长的巴中山区是一个怎么样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他是如何一个人以步行的方式走到了当时的“东方魔都”香港,又如何远渡重洋到了美国,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又是渡过大西洋而到了法国与广大的华工接触而发生了命运的改变,后来又如何回到中国,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后来又把中国的经验传播到世界上几大洲的几十个国家的?《晏阳初》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这一切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件,让这本书具有强大的探索性与很强的可读性。
二、晏阳初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大家与社会活动家,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乡贤,是中国近代以来少有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第一,他是从中国西南很偏远的小地方——巴中县走出去的一位社会活动家。他虽然出生于书香门第,但也不是什么豪门大户,只是祖孙三代都是读书人而已。由于特殊的原因,他才有机会到了更高的平台,一步一步地走向了世界舞台,成就了自己伟大的人生。他在世界上产生影响并不是因为他的“定县经验”,而是因为他在世界各国对于“定县经验”的推广。第二,他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了不起的思想家。他之所以选择“平民教育”作为一生的事业,并不只是他对于中国社会底层百姓的同情之心与怜悯之心,而是由于他在广阔的世界视野之下的主动选择,他曾经认为对于苦力的认识是他人生的动力,他也曾经说自己有“基督”的精神与“救世”的情怀,并为此而一直努力着,这都说明他是中国近代以来少有的思想家,形成了一整套的思想主张,并且为此而进行全面的、长期的实践。第三,他从三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中国乡村改造运动,不仅在中国实行了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之后,开始寻找一条新的出路,并且是一条真正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说明他正是当时中国有所作为的政治家。他在南岳、重庆所做的县级行政体制的改革,取得了特别明显的成效,也为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积累了许多经验。第四,他是中国现代卓越的一代教育大家,不过他所从事的不是高等教育,也不是初等与中等教育,而是为许多人所忽略了的平民教育。平民教育是那样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晏阳初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者,也是平民教育的思想家与实践者。按照西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名誉院长晏鸿国先生的说法,他的平民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着空前先进性和超前性的人才观”、“二是具有完备和可操作的平民教育体系”、“三是晏阳初先生‘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的思想具有全面性和全局性”。(晏鸿国:《为和平而教育世界》,《晏阳初》序二,《晏阳初》第8 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年)由此可见,晏阳初是中国现代的杰出人物,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与政治家,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更不知道他的英雄事迹,作家苗勇创作这部文学作品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中国和世界的读者,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的存在与重大的思想价值。
三、《晏阳初》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底色?
《晏阳初》作为一部以历史人物为对象的传记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重要的思想价值。第一,作者以一个与历史人物同乡的作家身份,向读者讲述了一位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历史人物一生的故事,具有深厚的情感与乡土的背景。如果这个历史人物与作者没有什么关系,不存在故土情结,写出来的作品是否可以如我们所见,就很难说了。正如作者在本书“后记”中所讲述的故事,许多人并不知道有晏阳初这么一个历史人物,深深地刺激了他的创作欲望。那么,第一层思想底色就是作者自我的存在,主观的个人愿望与客观的历史事实之相遇与统一。第二,作者站在人类的高度,重新发掘了历史人物晏阳初所具有的思想与伦理价值,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晏阳初以及那一批特别优秀甚至杰出的人才,在以河北定县为中心的中国大地上所进行的重要实验与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思想价值,并且他们及其言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第二层思想底色就是人类的情怀与道义的坚守。第三,作者站在中国现实发展的高度,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与当代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实施联系起来,揭示了历史人物晏阳初身上所具有的实践意义与当代价值。因此,第三层思想底色就是为今天而说昨天,主要目的还是为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供思想资源与情感动力。第四,作者把晏阳初放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并在世界视野之下来进行整体叙述,让他的故事与理论和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相联系,说明晏阳初时代就有那么一批关心人类社会底层百姓命运的先驱者,他们的理论与实践可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深厚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历史经验。因此,第四层思想底色就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提供借鉴与典型的个案。第五,作者从晏阳初一生的行迹与实绩出发,把晏阳初身上所具有的基督教品格与苦行僧精神一一地揭示出来,并与世界各国政要对他的评价联系起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具有人类情怀的学者与具有世界眼光的实践者身上,所隐藏的崇高境界与高贵的道德情操。因此,第五层思想底色就是本书所着重宣讲的人道主义与人类正义。以上五个方面的思想底色和思想主张,让这部书在思想上具有继承性与开创性,在与当今世界与当代中国相关联的许多重要思想主张上,具有某种程度上的集大成性。
四、《晏阳初》具有什么样的审美价值?
思想价值是一个方面,艺术价值是另一个方面。《晏阳初》不仅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也具有多重的艺术价值,不论是思想价值还是艺术价值,最后都归结为审美价值。因为这是一部具有鲜明艺术特点与优势的文学作品,而不只是一部传记或者年谱;不是一部只具有学术性的著作,而是同时具有思想性、学术性、文学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其重要的艺术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以章回体为基础的叙述结构。虽然这不是一部典型的章回体小说,但作者所采取的叙述方式却是一章一回的理路,全书共九章,前面两个序言,后面四篇附录,还有一篇后记。每一章标题的字数都是基本相等的,结构也是一样的,如“第一章:少年求学,寒门男儿初长成”、“第二章:服务华工,立志终身为平民”、“第三章:总会成立,茫茫海宇结同人”等。小说正是以一章一回的方式,将晏阳初曲折坎坷的一生进行了有起有伏的讲述,让我们感知到了叙事的魅力。这样的从中国古代小说体式而来的故事叙述当然是美的存在,虽然在时间上的插叙、倒叙等艺术技巧上的讲究,但基本的结构是基本上按其人生事迹和生命运程的前后而进行的,所以读起来不仅是顺畅的,同时也是像听书一样的有味道的。第二,诗性语言的经营与建构。小说叙述中有诗词的存在,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传统,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小说中就有大量的诗词曲赋的出现,并且对叙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晏阳初》的语言基本上是叙述性的,但也具有浓厚的抒情因素,还存在一些哲理与情趣,因而形成了一种相当诗性的语言,让我们能够感知到汉语之美,声韵之美、图案之美与线条之美,在阅读的过程中都会让我们受到严重的撞击。有的时候其语言表达的简洁与准确,还有相当深厚的文言之美,说明作者的古文功底是不得的。整个叙述也是一小段小段的为主,从而方便于读者的阅读。第三,对可视化艺术效果的追求及其所达到的高度。《晏阳初》作为一部传记小说,全程采用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把历史上的一切人物与现象,如电影镜头一般地组接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有了看电影一样的享受,这在其他传记作品是很少见到的。这也是我们认为这是一部小说,而不是一部纯粹历史传记的原因。第四,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恰当把握与深度揭示。在这部传记小说中,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包括一些声名显赫的政要与商界人物,作者并不只是提及他们的名字,而是当成小说历史来进行塑造,特别注重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活动,所以读者对于这些历史人物形象,特别让人感动。历史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我们没有办法去猜测历史人物当时想什么,但作家可以这样写,这就是文学的笔法,也是文学与艺术的魅力之所在。而在所有的这些方面所形成的艺术创造,都具有特别的审美价值。所谓审美,就是对于文学与艺术作品的阅读与欣赏,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学趣味与美学发现,只有小说等文学作品、电影等艺术作品才具有审美价值,而非文学与艺术作品是没有审美价值的,《晏阳初》的审美意义发生于其审美价值,而其审美价值则来自于作者的审美创造,如果是非文学作品则没有审美创造。《晏阳初》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并且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创造性和艺术创造性的文学作品,并且还区别于一般的纯文学创作。它以历史为基础而上升到了文学,以人物为对象而上升到了艺术,以事件为基础而上升到了美学与哲学,这就是他所取得的重要成功。
五、苗勇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
《晏阳初》这样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任何一位作家都是可以写出来的,也不是谁想写就可以写出来的。苗勇创作这部作品,前后花了十年以上的时间,五易其稿,才正式出版,出版前两次患焦虑症住进华西医院,可见其中的艰苦与辛苦。作家苗勇为什么能够完成这一部重要文学作品的写作呢?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呢?
苗勇具有比较丰富的人生经验与厚实的创作经历,曾经发表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先后出版有《山民》、《山韵》、《丰碑》、《小曲乱弹》、《见证天使》、《散落的文字》、《历史不会忘记》《曾溪口》等16部之多,并且多数作品都与小说和报告文学文体相关。第一,他对于故乡具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六十年代末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长期学校和多个机关工作,在那里生活和工作的时间长达二十年之久,对于出生与成长的这一片热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对于当地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俗相当的了解与熟悉。这里的每一条山脉与河流,许多的城镇与村庄都曾经留下了他的足迹。这也是他创作长篇传记小说《晏阳初》的动因与基础。第二,他对于文学创作有特别的感受力。苗勇从小对于文学有很大的兴趣,以当一个作家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一直都在坚持写作,在正式的文学创作之前,他已经有了大量的文字作品,虽然只是练笔,但已经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对于自然景观观察仔细,他对于人物及其生活透明了解,他对于语言表达有特殊的敏感,所以他在文学创作上很快就入门并登堂入室了。第三,他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对于时政具有相当的热情。他后来之所以由教师走了行政部分的领导岗位,与他从小开始的对于政治的热情,很是热心地为周边的人服务,存在着很大的关系。他在基层工作了许多年,对于中国社会的结构与老百姓的人生活与心态是比较了解的,这有利于他可写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社会的变动与发展,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人性所存在的弱点,他都可以真实而生动地进行描写与叙述。第四,他对这个时代对于文学的要求,有着自己全面地把握与独到的理解。他之所以创作《晏阳初》这样的作品,首先是他自己的兴趣之所在,同时也是考虑到了现实的需要与人类的要求。如果只是记录历史,或者只是表现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就是另外一种写法。只有把这个人物及其故事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结合起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联系起来,才会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他并没有将二者生硬地进行联系,而是讲述一生晏阳初的故事,而晏阳初人生的主体内容就是“平民教育事业”和“乡村改造运动”,并且为此而奋斗终身,也是因此而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美国的三任总统、世界上不少有影响的人物对他的评价,基本上也是基于这样的事件与主题。苗勇是一个特别清醒而有责任感的作家,他有这样的宏观视野与人类情怀,同时也有这样的政治见识与美学见解,同时也有执行力,以文学写作的方式而付诸了行动,并且因此而取得了让他人意想不到的成功。
(邹建军,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文学地理学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