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常委会公报 > 2013年 > 第四号

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结束时的讲话

时间 2013-12-19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2013年7月26日)

王东明


同志们:
  本次省人大常委会,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现在就要闭幕了。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开局良好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在省委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提出了建设“讲政治、讲学习、讲法制、讲廉洁、讲效能”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今年以来,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四川省政务服务条例、财政监督条例、公共图书馆条例三部地方性法规,启动了基本住房保障等法规的制定和酒类管理条例等法规修订工作。这些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对于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维护民利具有重要意义。围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听取和审议了关于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节能减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机制改革等12项专项工作报告;开展了消防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地方性法规的执法检查,促进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省人大常委会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及时听取和审议省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算调整方案,并作出相关决议决定。同时,加强代表工作,举办了两期省人大代表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能力。
  在加强自身建设上,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在改进文风会风、严控“三公经费”等方面采取了有力举措。认真落实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制度,各位副主任到联系点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联系指导,帮助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中,常委会结合人大工作实际,把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履职行权和建设“讲政治、讲学习、讲法制、讲廉洁、讲效能”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各项工作中,确保了“两不误、两促进”。总的来说,在东升副主任的主持下,在各位副主任和全体组成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扎扎实实、有序推进,实现了良好开局。
  二、把握全省工作大局,认真履行职责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认真贯彻中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稳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进一步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55亿元、增长10.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506.6亿元、增长1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4%和12.1%。总的来看,全省经济总体平稳,运行态势基本符合全国大势,经济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的经济大省中排名靠前。但是,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指标增幅有所回落,进出口增速下降明显,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一部分工业行业运行并不乐观,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形势,下半年形势可能更加严峻复杂,工作任务更为繁重艰巨。最近,省委财经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上半年经济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研判,确定下半年经济工作总的考虑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关系,处理好长远发展和即期增长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着力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力争完成全年主要预期目标,为我省实现“两个跨越”打下坚实基础。省政府随即召开了全省经济运行分析电视电话会,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各地各部门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重点要抓好10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释放重点区域发展潜能,积极推进天府新区、川南经济区、“8市1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等区域发展。二是重点促进工业回升,加大对困难行业和企业的帮扶,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强化资金、土地、电力、天然气等生产要素保障。三是突出抓好项目投资,集中力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再新开工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四是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改进政务服务,放开投资准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最近,要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五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推进旧城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城市新区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和改善型住房建设,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六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抓好节庆和节会消费,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和新型消费模式,抓好旅游业发展。   七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办好世界华商大会、西博会等重大展会,谋划和开展一批重大投资促进活动。上半年,集中开展了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三大投资促进活动,引进了一大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好项目,签订正式合同投资总额8336.9亿元,要切实抓好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八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十项民生工程、藏区六大民生工程和“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抓好重点人群创业就业帮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九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建设,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技术改造。从国家发展大势看,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不会维持太长时间,我省要在抓好最近两三年投资、为未来打好基础的同时,推进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这是发展方向和后劲所在。十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以及中央部署的其他各项改革。要总结这些年全省改革探索实践,特别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经验,进一步把改革推向深入。
  今年上半年,我们还有一项特殊任务,就是抗击“4·20”芦山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迅速动员、紧急部署,组织协调各方救援力量全力投入抗震救灾,用10天基本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从废墟中救出478人,紧急转移群众84.8万人,及时收治伤员6565人,目前还有146人在医院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过渡安置阶段,我们认真落实“五有”“三防”的要求,用2个月时间基本完成了过渡安置任务,需要过渡安置的23.4万户、79.7万人全部得到安置,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维护了人心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这一阶段,同时启动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协助国家编制重建总体规划,省市县同步编制11个重建专项规划。7月1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随后,省政府发布了11个专项规划。7月20日,召开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部署,确定重建工作总的目标任务,就是要经过3年努力,使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得以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为到2020年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实现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抗震救灾工作由此全面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芦山地震的损失情况,由国家减灾委组织专家按照相应程序进行了评估,国务院确定芦山地震灾损为665亿元,国务院总体规划以灾损为依据,确定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约为860亿元。中央对重建给予了很大支持,中央财政分3年安排460亿元重建补助资金,大体上包括两个部分。其中,按照既比照又高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标准,中央只需要设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310亿元,但考虑到芦山地震灾区是遭受两次地震叠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同时又是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最终确定另外安排专项资金150亿元,支持灾区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恢复、产业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对四川工作和恢复重建的巨大支持。省委、省政府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省的一项重大任务,制定了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设立100亿元省财政重建基金支持灾区重建,主要用于雅安以外的其他地震灾区。考虑到灾区不仅仅是简单恢复,还要发展提升,预计总体重建资金需求将会突破1000亿元,资金缺口还有400—500亿元。这部分资金,将由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通过积极拓展市场化、社会化融资渠道等多种方式予以解决。
  重建工作要注重把握好五条原则:一是坚持科学重建,合理确定重建标准,绝不盲目攀比,绝不贪大求洋,绝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二是坚持民生优先,把灾区群众满意作为最终标准,多办群众得实惠的事情;三是坚持安全第一,合理布局,科学选址,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增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是坚持保护生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富有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五是坚持创新机制,积极探索重建新思路、新办法,形成重建强大合力。
  要切实抓好五项重点任务:一是要把住房重建作为第一位任务,加快推进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条件;二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高水平布局建设一批医院、学校、养老院、幼儿园等设施,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加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加快推进道路、电力、通讯、水利等设施建设,强化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四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特殊支持灾区规划建设工业、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旅游业,增强灾区自我发展能力;五是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前一段时间,我们还遭受了暴雨洪涝灾害,房屋、道路、桥梁、农田水利等损失比较严重。目前,主汛期还没有过去,爆发洪涝、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下一步恢复重建任务很重。洪涝灾害的恢复重建,主要依靠各市(州)、县,依靠灾区人民自力更生,中央会给予一些支持,省里也会作出必要安排。
  当前,全省工作主题仍然是贯彻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不动摇,坚定信心、排除干扰、战胜困难,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省人大常委会要围绕中心工作,找准结合点,认真履行职能,更好地服务全省大局。
  三、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中央高度重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张高丽副总理负责联系四川,前不久专门来川检查指导,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根据中央部署,省委进行了全面安排。目前,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展开。省人大要把开展好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做好人大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
  一要联系人大实际深化对开展这次教育实践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密切联系群众是人大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人大工作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根本保障。当前,人民群众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日益增强,进一步支持和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客观上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强化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强群众感情,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的途径,使人大工作更好地反映民愿、汇聚民智、维护民利。
  二要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要把中央明确的指导思想、总要求和主要任务,落实到省人大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中。要聚焦作风建设、反对“四风”,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为切入点,强化正风肃纪。省委常委会作了研究,要在七个方面正风肃纪、专项治理。大家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把问题找准,深刻自我剖析,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好民主生活会。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建章立制,把教育活动的成果制度化。
  三要注重教育实践活动与全省各级人大工作紧密结合。在严格按照要求抓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要紧密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和履职特点,精心选择“自选动作”,把教育实践活动与人大依法履行立法、监督、代表、调研等工作职责紧密结合,突出人大特点和人大特色。要加强学习,以“三个读本”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使各级人大的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充分发挥人大和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的途径。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要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认真履行法律和人民赋予的义务,正确行使职责。人大常委会要加强管理,切实发挥好地方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
  本次会议结束后,还将召开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学习会,系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和部署,学习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等,对于建设学习型人大机关,正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切实改进人大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集中精力,认真阅读书目、文件、法规,深入思考、研究、讨论重大问题,把这次学习会开得富有成效。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