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省十四届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城环资委)依法履职的第一年。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的领导下,城环资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紧扣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一要点三计划”,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依法立法取得新进展、有效监督取得新成效、代表工作取得新进步、自身建设取得新成绩,积极为四川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牢牢把住城环资委正确政治方向
(一)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面系统学思想,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确保人大城环资工作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确保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工作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突出重点学原著,通过分党组会议、委员会全体会议、主任委员会议、支部会议等形式,认真学习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必读书目,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等选读书目,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联系实际学业务,结合人大城环资工作实际,着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党中央、省委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城环资领域工作的重大部署要求,在立法和监督工作中贯彻落实,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二)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认真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是持之以恒强党性。为深入推进城环资委主题教育活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朱家德结合工作感悟,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题,为城环资委全体党员、干部上党课;党支部在眉山市太和镇永丰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边学边看、边思边悟,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二是围绕中心重实践。积极参加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开展的“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研讨”等活动。原原本本、逐字逐句集中学习《总书记情系四川•习近平同志八次来川综述》,并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围绕嘱托话责任,突出民生提建议,心怀感恩议举措,切实做到党中央、省委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重心在哪里,城环资委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以实际工作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二、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完善城环资领域地方性法规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安排,由城环资委提请审议的立法项目共4项,其中,城环资委负责牵头起草的3项,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牵头起草的1项。
(一)高位推动,勇探索再创协同立法新路。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开展跨区域协同立法是2023年城环资委立法工作的重点。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指示,将泸沽湖保护川滇协同立法列入今年常委会立法计划,并作为省委重点立法任务推进。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雁飞十分关心、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并担任泸沽湖保护川滇协同立法、大熊猫国家公园川陕甘协同立法领导小组组长,先后带队赴成都、阿坝等市(州)开展立法调研,总结相关工作经验,学习借鉴先进做法。彭琳副主任、朱家德副主任、贾瑞云秘书长加强领导,推动立法相关工作。泸沽湖保护以“四川条例”+“云南条例”的形式助力实现从“两治”到“共治”、从“分治”到“合治”的跃升,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以“四川条例”+“三省决定”的方式凝聚三省之力破解了“一园三治”难题,为跨区域地方协同立法再次探索了经验。
(二)精心组织,修良法助力美丽四川建设。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修改完善相关法规,坚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刻画进法规之中,坚持将更高的保护标准、更严格的保护措施贯穿于立法工作始终,依法助力美丽四川建设。一是开展《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修订工作,主动适应机构改革、联合国相关组织对世界遗产管理部分规则的调整,进一步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更好满足我省深入开展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二是修订《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全面贯彻落实上位法的新规定,维护法制统一,切实依法保护我省野生动物,为美丽四川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三)统筹谋划,勤调研奠定良好立法基础。先后会同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国动办等部门,开展《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四川省军事设施保护条例》等立法调研,推进城环资领域工作法治化进程,为确保立法工作有序推进夯实基础。
三、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不断强化监督促进作用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坚持监督与支持相统一,着眼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协助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报告、召开联组会议进行专题询问,不断强化监督促进作用,有力维护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有效推进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一)紧扣中心,有力推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来川开展湿地保护法执法检查,并先后赴成都市、阿坝州实地检查。结合工作实际,省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10月,城环资委协助常委会开展《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一是执法检查始终体现高位推动。在湿地保护法执法检查中,丁仲礼副委员长亲自主持召开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情况汇报会、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和基层工作人员座谈会;在《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中,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雁飞亲自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主持联组会议进行专题询问,朱家德副主任率队赴市(州)开展实地检查,审定执法检查报告。二是执法检查始终体现依法原则。执法检查组始终坚持依法行权,严格按照监督法及我省实施办法开展工作,检查内容和参加人员限于法定范围,坚持按照法定职责履职尽责。三是执法检查始终体现紧扣法规条款。执法检查组坚持把法律法规制度落实、法定职责履行、法律责任追究作为检查重点,逐条逐项对照法律法规条文,推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四是执法检查始终体现全面覆盖。湿地保护“一法一条例”和《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在成都、攀枝花、内江、达州、巴中、资阳、凉山等地开展实地检查的基础上,委托其他市(州)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检查,实现“全覆盖”,推动法律法规在四川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二)突出重点,着力打好监督工作“组合拳”。一是聚焦“民生福祉”听取专项报告。协助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督促省政府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二是扎实开展专题调研。聚焦“小切口”,深入南充等地开展优化商品房预售监管制度专题调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围绕流域保护开展进一步筑牢黄河流域(四川段)生态屏障专题调研,坚定不移扛起保护与修复的政治责任,进一步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与重庆市人大在合川、乐山等地联合开展“无废城市”共建专题调研,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川渝人大力量。三是创新开展专题询问。在开展《四川省物业管理条例》执法检查的基础上,以联组会议的形式开展专题询问,省委常委、副省长普布顿珠带领省政府相关部门到会听取意见并应询,答出了责任担当、答出了工作举措、答出了努力方向,首次对除省政府组成部门以外的省高院、省消防救援总队进行询问,推动从制度层面破解物业管理突出难题。四是持续开展四川环保世纪行活动。赴绵阳市、阿坝州开展以“依法保护青藏高原,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主题的2023年四川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精准把握舆论导向,推动全社会形成依法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的普遍共识。五是统筹开展监督工作。开展测绘地理信息“一法一条例”、人民防空“一法一办法”等执法调研,依法助力解决城环资领域突出问题。六是积极推动开展第一个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召集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就开展好第一个全国生态日宣传活动进行专题研究。积极参与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生态日四川主场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七是协助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开展相关工作。做好省人大常委会领导赴宜宾、泸州等地开展省委人大工作会议重要部署落实情况专项督查、督促指导安全生产、调研乡村振兴以及田长制、林长制、河湖长制巡查和监督工作的沟通联系和服务保障。
(三)注重实效,深入推动监督工作落地落实。紧盯城环资领域重点难点问题,以“钉钉子”精神依法持续跟踪问效。一是做好审议“后半篇”文章。严格按照监督法及我省实施办法规定,协助常委会起草并印送常委会关于执法检查、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切实把问题整改、询问成果和群众诉求,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促进发展的具体办法,让监督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是依法助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对照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会同有关部门明确任务书、时间表,结合立法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工作赴市(州)开展督查,推动生态环保领域突出问题整改取得实效。三是认真督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精心选取“支持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民生实事作为重点督办项目,切实推动城环资领域民生实事项目按时、按质、高效落地落实,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四、坚持代表主体地位,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认真审议代表议案。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城环资委审议的代表议案2件,即:曾文忠等1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制定《四川省耕地保护条例》的议案;詹炯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修改《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议案,已全部审议完毕。曾文忠、詹炯等代表对议案办理工作表示满意。
(二)扎实办好代表建议。6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理完毕,其中,罗颖代表提出的“关于将《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修订纳入2023年立法计划的建议”(第252号),作为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由朱家德副主任牵头督办,城环资委主办,省林草局协办。城环资委及时与代表联系沟通,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在省级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把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上,积极推动代表反映问题得到解决,及时向代表反馈通报办理结果。罗颖、何显兵等代表对建议办理工作表示满意。
(三)注重发挥代表专业小组作用。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借助和发挥代表专业小组的专业优势,在立法论证、法规案起草、审议等节点,在执法检查前期调研、实地检查、报告起草、分组审议等环节,积极邀请城环资领域或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代表参与,充分吸收采纳代表意见建议,对改进城环资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城环资委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撑,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坚持密切联系交流,凝聚新时期人大城环资工作合力
城环资委高度重视加强与全国人大、兄弟省(区、市)和市(州)人大及相关专(工)委的联系交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一是主动加强向全国人大环资委的请示报告。全国人大环资委鹿心社主任委员专题听取省人大城环资委工作汇报,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川陕甘协同立法进度,作出指示要求,布小林、吕彩霞副主任委员参加三省协同立法相关会议,给予有力指导支持。全力配合于忠福副主任委员等全国人大环资委领导率队来川,深入成都、绵阳、广元、雅安、阿坝等市(州),开展原子能法、国家公园法立法调研,确保调研任务高质量完成。二是注重加强与兄弟省(区、市)的互动交流。在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下,先后前往重庆市、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学习生态环境保护、“无废城市”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世界遗产保护等方面立法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同时,做好上海、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市人大调研组来川考察调研工作。三是密切与对口联系部门和单位、市(州)人大及其城环资委的交流联系。先后在成都、遂宁市召开对口联系部门和单位座谈会、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工作暨提升履职能力专题培训会,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宋朝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四是密切与省人大相关专委会、办事工作机构的沟通协作,高效完成备案审查、征求意见、保密自查、档案清理等工作,工作合力明显增强。
六、坚持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升依法履职能力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城环资委分党组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牢牢把握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党领导下的重要政治机关、人大工作的第一属性是政治属性这一根本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有关城环资领域的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向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汇报城环资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城环资委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二是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经常性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引导激励党员干部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立足岗位,锤炼担当实干作风。教育督促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防止“四风”变形反弹。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参加“讲学训”“学法考试”等活动,选送优秀干部赴省直机关党校参加学习培训,干部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川陕甘三省人大常委会联合召开“三省决定+四川条例”实施宣传会 吕彩霞出席会议并讲话》《续写泸沽湖的山水田园新诗篇》等文章在中国人大网转载或发表,全国人大环资委简报转发了《关于川陕甘三省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立法有关情况的报告》,《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报送〈关于川陕甘三省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立法工作总结〉的报告》得到常委会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城环资委办公室1人被表彰为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个人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坚强领导,在于全国人大环资委的有力指导,在于常委会办公厅、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工作机构的全力支持,在于全省人大城环资系统的共同努力。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城环资委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我们在系统把握、融会贯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城环资委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在健全联系人大代表工作机制、加强与市(州)人大的密切沟通联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自身建设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都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2024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城环资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按照党中央、省委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决策部署,依法履职尽责,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城环资领域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开辟新局面、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奋力为新时代治蜀兴川事业贡献人大城环资力量。
一、着力重点难点,持续完善法规建设
提前介入、共同筹划、主动跟进、深度参与,按照“小切口、真管用”的原则,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军事设施保护条例》,修改《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适时开展制定《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调研。
二、保持战略定力,扎实开展监督工作
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围绕美丽中国大美四川建设目标,协助省人大常委会接受委托或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关于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等专项工作报告,适时开展《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执法调研,与重庆市人大环资委联合开展“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围绕依法保护泸沽湖开展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联合开展“六·五”环境日、“8·29”测绘日等宣传活动,不断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协助省人大常委会围绕重要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转化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密切联系代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根据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城环资委审议的代表议案和代表提出的城环资领域的建议,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与代表的沟通联系,高质量开展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议”出群众所盼,“办”出人大担当。拓展代表专业小组活动开展的方式和形式,在高质量服务保障代表履职的同时,充分借助和发挥代表专业小组业务精通、知识丰富的优势,推动城环资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协助常委会领导开展好进“家”入“站”等相关工作。
四、多措并举,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投身“四个机关”建设,定期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主题党日活动,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开展“学思写”活动,强化履职能力提升,努力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