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为人民当代表——记全国人大代表毛金芳

时间 2012-11-22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从2008年起,每年两会期间,我们都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石棉安顺乡麂子坪村妇女主任兼彝汉语言过渡班教师身上。她叫毛金芳,是一位从基层走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国人大代表。
  2012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毛金芳提出《水电开发建设中留适当电量给当地发展经济》、《把石棉县纳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让石棉县享受藏区待遇县》的建议意见把家乡发展的心声带到了北京。
人大代表使命光荣  时刻不忘履职尽责
  “从学习代表法开始,代表一词从陌生到了解,人大代表的身份给予了我极高的荣誉和崇高的社会地位,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毛金芳表示,这五年来,通过参加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代表活动,不仅开阔了视野,更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人大代表履职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五年来有数不清的第一次停留在毛金芳的脑海里。
  第一次当选人大代表,那心情,那感动,无比自豪;
  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唱国歌,那场面,那庄严,十分震撼;
  第一次和温总理握手,那激动,那亲切,永生难忘。
  作为一名边远山区人大代表,毛金芳受到地理条件和环境的限制,所接触的、所看的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提升自己?如何尽职履责?毛金芳明白,只有不断地从书本上获得政治、法律等理论知识,通过网络了解相关信息;只有和新老代表交朋友,学习老代表成功的履职经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这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时刻提醒自己,不忘自己的神圣职责。”
  五年来,毛金芳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关于成昆铁路复线经过两州一市交汇处的石棉,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建议”、“关于加快成都至雅安铁路建设的建议”、“关于落实石棉县享受藏区待遇政策的建议”等近10余条建议意见,部分建议已被采纳。
  人代会期间,毛金芳本着负责的态度按时参加大小会议,认真听取和审议各种报告,把真实的意思表达好,把握好尺度,做到敢于说真话、实话,不说空话,言之有理,促进“一府两院” 及有关部门改进工作、解决问题。
  “在我看来,接受媒体采访,也是代表履职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媒体说出百姓心声,才对得起人民群众的重托。”作为80后的基层少数民族代表,毛金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曾接受过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四川电视台、人民日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等近百家新闻媒体的采访,电台、网络、周刊、杂志、报纸等频频报道毛金芳的履职故事。
  “在本届代表任职期间,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为老百姓反映了心声,但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本届代表任职期限尚未完成,毛金芳表示,将继续努力,继续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求发展,办实事办好事。
  修通山村路  致富有奔头
  在全国人代会闭会期间,毛金芳依然是石棉县安顺乡麂子坪村的一名妇女主任兼乡村教师。但在麂子坪村的群众眼里,毛金芳俨然已经成为一朵“解语花”。谁家有问题、谁家有困难,村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毛金芳。
  麂子坪村,以前可是四里八乡闻名的贫困村。在2009年以前,通往该村的道路,还是坑坑洼洼的烂泥路。“那时候路烂得来连收购农副产品的小贩,都不来。”麂子坪村三组村民毛成英如是说,由于路太烂,村里收获的土豆等农作物,直到变质腐烂,都卖不出去。
  看着群众一年的劳动成果烂在地里,毛金芳心里十分难受。为了实现全村群众的愿望,毛金芳多次到县里,找到领导反映情况,多方争取、筹措修路资金。
  在毛金芳的不懈努力下,相关部门将通村公路优先安排。在修建过程中,要占用村民的耕地、砍伐林木,毛金芳和村委领导一道,耐心做群众工作,公路建设顺利推进,一条6公里长的硬化路直通全村,让麂子坪村到县城的车程从原来的两个半小时缩减到半个小时。“路修好之前,我一个月也去不了一次县城,现在我几乎每周都要到县城里去赶集。”麂子坪村三组村民吕万明高兴地说。
  公路的畅通,不仅让麂子坪村村民圆了走水泥路的梦,还帮助村里的农产品销往外地。自家养的牲畜能卖得起价钱,自家种的土豆有商家来收。
  多方求助  捐资助学
  在麂子坪村,一幢崭新的楼房格外显眼。这座称得上全乡最“豪华”的建筑,是麂子坪村的村小。目前,有近一百名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村小就读。
  “5.12”地震前,村小还是由石块木板搭建的房屋”住在村小旁边的村民牛牛么说,在新校舍修建之前,村里的小学没有窗户、没有电灯、用的是县城或其他乡镇淘汰了的旧桌椅。冬天孩子们都在瑟瑟寒风里听课。“山里的寒风刺骨,孩子们经常受冻。”牛牛么想起孩子们以往的经历,不禁潸然泪下。“要感谢毛代表,是她写信给红十字会,我们村里的孩子才有了新学校。”牛牛么说完,拉起毛金芳的手,眼里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感激之情。
  “5.12”地震后,连村小的石板房都成了危房,孩子们只能分散在居委会和好心村民的空房间里上课。
  如何为孩子们解决读书的难题?毛金芳心里又多了一个“疙瘩”。结合自己参加两会的见闻,毛金芳想到了全国红十字会。于是写了一封包含着拳拳深情的求助信,从石棉大山深处寄往红十字会总部。
  令毛金芳惊喜的是,信寄出去不到一个月,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就从北京来到信中所在的山村,实地查看了麂子坪村小情况。在相关方面的协调配合下,红十字会投资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学生撤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
  为解决教学设备,毛金芳又与同是全国人大代表的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任正隆求援,运来了十台电脑,山里娃从此有了微机课。
  在人大代表任职期间,毛金芳在日常生活中密切联系群众、实地调研、走访选民,积极为困难群众争取社会救助,接待处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为民办事服务员。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