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主任选我绝不给大家丢脸,选上是村民的福气,选不上了是我家里人的福气”这是思延乡铜头村现任村主任袁锦强,在2011年竞选村主任时竞职演讲的一句话。于是,从他当选的那一刻后,他便全身心投入村委工作,全心为全村村民谋福祉。
袁锦强,47岁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纪年轻很多,浓眉大眼,身体健硕,给人以一种充分的安全感,性格于斯文中充满刚毅,透出一种坚忍不拔的品格。作为2008年抗震救灾中火线入党的党员,在铜头村有着极高的声望,2011年当选为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有人说:“宁带一个军,不领一个村”,然而袁锦强却凭借一颗为民谋福祉的赤诚之心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他以“三个一”活动为载体,情系民众、无私奉献;为民代言、认真履职。通过实际行动,让全村呈现出民风朴实、安定祥和、勤劳致富的良好局面,“袁锦强”也成为全村百姓心目中的一面鲜红旗帜,成为一个“不丢脸”的人大代表。
带头人:率领百姓搞发展
铜头村辖6个村民小组,1126户,3814人,耕地面积5000余亩,其中山地 3000余亩,合村并组时三村合一,属偏远贫困山村。袁锦强早起从事运输和农资经营,经济条件较好,加之长期外面跑,见多识广,对经济发展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上任伊始,就思索:要当好村主任、当好人大代表,就要利用党的好政策,利用天然资源,发动村民大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真正让全体村民迈上小康之路。
凡是有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项目,他都要亲自外出考察。2011年8月底,县上提倡发展红心果,乡上有两个外出苍溪学习考察名额,按照规划,铜头村属于茶叶种植区,没安排铜头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那时,正遇到女儿读高二,属于文理分科关键时期,加之女儿在外县学习渐渐显出不适应,一家人正为女儿的事焦头烂额。听说有学习的机会,他毅然决然地说“发展红心果是个好项目,能赚钱,有这样的发展机遇一定要把握住”,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外出考察。考察三天归来,女儿也转学了。他却一门心思地走村入户动员群众种植红心果,因为铜头村外出打工的人多,始终没人愿意出来吃种红心果这只“螃蟹”。眼看11月底就要错过栽种季节了,袁锦强决定破釜沉舟,找到自己的叔伯舅子杨维国带头发展,这一来,第一年便种下了76亩,今年又有80亩要种植。看着成片的果苗爬上了架,袁锦强仿佛看到农户们丰收的希望,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感叹道“只要动真情、用真心,动员群众发展也不难嘛!”
2012年初,听说自家门口要建“国画石基地”,袁锦强感到欣慰,因为是本村的人在本地建的第一个企业,对本村经济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二话不说,他便找到企业主,主动询问有什么忙可以帮。于是他成了第一个出租土地的人,成了不要报酬为企业跑腿的人,他自始至终参与了企业的创办,目前该企业吸引本地务工人员20余人,解决了本地村民的就业问题。
上任伊始,村两委就规划:三年内完成所有机耕道、入户路和公用院坝的硬化。2010年是攻坚破难的一年,今年他垫付水泥款十二余万元,硬化通组路3公里、入户路15公里、新修公路2公里,维修堰渠、作业道18公里……因地制宜,建立山药基地700亩,藕基地400亩,折耳根基地300亩,还有红心猕猴桃基地、园林基地、林下养殖等、国画石基地。铜头村还有竹笋厂、砂石厂、铁合金厂、电站等企业,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参与者:勤履职责谱华章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袁锦强始终牵挂着广大人民群众,把维护地方稳定、反映老百姓心声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崇高使命,决心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满腔的热情架设政府与群众的“桥梁”,以此解决老百姓的所盼、所求、所想,尽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先后提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加强‘村村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国画石一条街”等建议。“当人大代表,就要大胆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不能畏首缩尾。”袁锦强如是说。
2012年初夏的一个深夜,邻居李刚、苟成敏夫妇家传来一阵吵闹声,伴着急促的狗叫声吵闹声也越来越大,敏感的袁锦强立刻起床,“爱管闲事”的他决定去看看。一推门进屋,眼前的一幕把他惊呆了,男主人李刚靠在房角的椅子上耷拉着脑袋,女主人苟成敏躺在堂屋乱叫,其儿子杨茂林手持木棒在一旁叫嚣。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男主人李刚是弱智人士,女主人苟成敏是精神病患者,儿子杨茂林随奶奶姓,从小受邻居资助大,对父母长期打骂,还扮过鬼吓路人。袁锦强进门见状,知道是杨茂林又在打骂父母,上前抢夺下了其手中木棒,厉声喝道“你娃娃吃多了嗦,又打你父母咋子!”呵斥声让杨茂林愣了一下,然而不曾想他立刻冲上来,向袁锦强胸口猛的就是一拳,这也让袁锦强始料不及,然而在一个自己看着长大的毛孩面前威严总不能丢,袁锦强立刻举起从杨茂林手中夺过的木棒呵斥他坐下,并拨通了派出所报警电话。随即开始了对杨茂林的思想开导和教育工作,在随后赶来的派出所民警的共同协调配合下,终于让杨茂林痛悟前非,扶起父母休息去了。等到袁锦强回到家中已经是凌晨三点过了。事后问起他当时面对手持木棒的杨茂林有想法时,他说到“后来想起是有点后怕,万一打红了眼六亲不认就麻烦了,不过看着长大的娃娃量他也不能把我怎样,而且这些事情我们当代表、当干部的不做,哪个来做!”那种自信,那种成就感赫然脸上。
省道210线横穿铜头村,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入推进,作为铜头村村主任的他肩上的保洁担子就更加重了。每每到了了周末,袁锦强都要开着私家车到S210线向宝兴方向沿路巡查卫生,在S210线“五乱”治理的紧要关头,袁锦强甚至还发动家人一起开着自家的两辆车进行保洁工作。甚至下车亲自动手捡拾白色垃圾,他说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义务,由于袁锦强在担任村干部之前是运输老板,宝兴、天全驾驶员、企业家朋友较多,所以当他开着自己的商务车或载着保洁员在S210线进行保洁工作的时候,总会有过往的驾驶员停下来打招呼,并调侃他“袁老板,你怎么连清洁工的工资都在赚了”,面对朋友的调侃,袁锦强只是笑了笑。心里默默地想:检垃圾保洁干的是正事,不丢人,路脏了才会丢县乡的脸、丢自己村的脸。
在面对部分村民,对他的不理解和诬告,他书面慷慨陈词地回答:“请各级领导放心铜头村没有‘人情村长’;也没有‘血吸虫村官’,有的是让他们羡慕、嫉妒、阻挡他们‘前进’的袁锦强。有的是恨文化不高、学历不深、工作经验不足,正在到处求学,以一腔热情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为群众办实事的铜头村委!”拳拳为民之心跃然纸上。
好心人:扶贫济困美名扬
袁锦强说:“人大代表就要心系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解决群众的困难、实现群众的幸福是我最大的责任。”袁锦强目前经营农资和运输,日子富裕起来了不忘帮助别人。
今年三月,本村西河组岗上的群众准备修一条路到山上,袁锦强知道后,首先是指导村民如何修路,并告诫群众,汛期即将到来,不宜修路。可群众一时的热情高涨,根本听不进他的劝住,执意要修路。袁锦强还是慷慨解囊,个人捐款1000元,帮助岗上群众修路。汛期前路修通了,可是到了汛期保坎又发生垮塌,在乡上凑资4000元后,袁锦强再次带领村民集资修路,个人再次捐资200元,组织群众共集资1700元,默默地开始了保坎的修复工程。
从2008年开始,他连年自费摆“重阳敬老宴”,连续多年重阳节自费摆九大碗,请全组六十岁以上老人到他家团聚。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他还亲自上门去接,就像伺候自家老人一样照顾好他们。席间,看到个个老人兴高采烈谈笑风生,看到老人吃饱喝足的神情,他心中便会油然生出一种幸福感。“自己的双亲走得早,现在无法孝敬他们了,组里的老人就是我的老人,没有他们也没有我的今天,我孝敬他们就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理所当然。”没有豪言壮语,语言朴实得让人见到他诚挚的敬老之心。
村里困难户李万忠久病无钱医治,袁锦强得知情况后,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集资3000余元,为李万忠看病,让其生命得到延续,不幸的是2012年4月,李万忠病重去世,贫寒的家里连安埋老人的费用都没有,袁锦强再次带头捐款、捐米、捐物,组织村民将老人安埋。同样的本村的五保户高士林、冯品国及困难户费XX也是在袁锦强及其带领的村组干部的带头下,组织将老人安埋。当村里五保户生病了,他主动嘘寒问暖,亲自驱车将老人送往医院就医并垫付医药费。回到村里立即组织募捐活动,并向乡党委、政府争取相关补助,随后将钱款及时送到医院。当老人出院了,袁锦强拿出家里的腊肉、鸡蛋等送到了老人家里……
“我当代表为人民,坚守民生不放松。”袁锦强扶贫济困的美德在群众中传扬开来,他也连续数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去年还被县纪委监察局评为“勤廉双优”先进个人,在他的工作履职中,随时都能看到“三个一”活动的鲜活事例,但生活中的袁锦强依然那么朴实、自然,依然那么执着、坚毅,人们仿佛总能听到他真心为民、造福桑梓时奏出的生命最强音,久久萦绕在人们的心中……
他是一个尽职尽责,一心为民的村官、人大代表,他是一个“不丢脸”的人大代表。在乡党委保留着今年9月他回复群众的信件,信件的最后一句是“请:领导们放心,决不会给您们丢脸!因为:我是共产党员、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