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只为那一份承诺——记内江市第七届、隆昌市渔箭镇第一届人大代表刘时友

时间 2019-07-09 来源 内江市人大常委会
[ 字号大小:]

 

  “隆昌市渔箭镇石庙子村要在2018年度计划退出贫困村,如何甩掉‘穷帽’、拔掉‘穷根’,我该咋个干?”这曾经是内江市第七届人大代表、隆昌市渔箭镇第一届人大代表、村支部书记刘时友面对的难题,也是她内心深处许下的一份承诺。

 

“精准”施对策

 

  “一组村民钟兴建,家庭人口3人。贫困原因为因病因残,生活难以自理,家有一小孩上学,无法通过产业扶持脱贫。扶贫举措为医疗救助、教育扶持、低保兜底,帮扶部门定期进行教育资助、解决农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石庙子村的贫困户都有这样的一户一策计划书,上面详细记载着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贫困原因、个人发展意愿、帮扶计划等内容。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刘时友深入基层走访调查后和村干部一起探索出了“三一法”,即:一村一方案,一组一台账,一户一对策。这一创新的工作方法,让石庙子村脱贫攻坚工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为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造血”断穷根

 

  “刘代表为我们村跑了不少路,挨了不少饿,操了不少心,费了不少口舌,办了很多好事,解决了很多麻烦,让我们有活干、有钱挣、有盼头……”每每提到她,村民总是赞不绝口。脱贫攻坚初期,摆在刘时友面前的困难很多,村里没有任何产业,仅有传统而零散的种植养殖业,村民收入低,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为规模发展村级特色产业,打造农业产业基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刘时友主动“走出去学”,带领村干部、部分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分别到宜宾春风村、内江田家镇学习李子种植技术,同时“请进来教”,邀请内江农科院专家到村上讲解李子种植、修枝、防病治虫等技术,发动3名社干部、10余名群众进行了规模种植。目前,该村发展了300亩樱红李,优化了50亩金花梨、200亩冬大豆、300亩稻渔稻虾;利用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成功引进了年产值达500万元、提供本村就业岗位50余人的精品豆杆生产线。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了精细扶贫+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爱心扶贫+阳光扶贫的“六位一体”造血式扶贫体系,全方位助力村民脱贫攻坚。

 

“热心”解民忧

 

  常思民苦,常念民需,常盼民福。刘时友不仅是发展产业能手,而且在热心助人,帮助解决群众困难方面更是始终如一。在积极响应“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中,她先后资助贫困户3000余元、捐物10余次,帮助3户贫困户购买羊羔、鸡仔发展生产;帮助1组村民钟太刚,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改善了居住条件,通过产业扶持大幅增加了经济收入;帮助4组村民谢运奎的儿子,通过实施智力扶贫,顺利在重庆找到了工作,月收入达2500元以上……为改善石庙子村的贫穷面貌,夯实发展基础,助力新农村建设,刘时友还在完善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她的努力呼吁和积极推动下,修建水泥路10余公里、砖砌化田坎2000余米、生产便道7000余米,安装变压器6台,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18年,石庙子村成功甩掉了贫困村帽子,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这就是刘时友交上的一份履职答卷。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