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活动

履职为民 唱响代表“好声音”

时间 2018-02-03 来源 民主法制建设
[ 字号大小:]

  议民生、话发展、献良策——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唱响履职“好声音”,传播发展“正能量”,在此,记者对部分省人大代表履职建言作了采访记录。

   

贾卿代表:“乡村振兴”----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尹力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老百姓都听得懂,听得明白的报告,这让我感觉到非常的实!”来自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的贾卿代表很关注农村工作,“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给我们农村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发展前景,为今后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贾卿代表在分组会议上发言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宝山人艰苦奋斗,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兴旺,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格局,建成了有山区特色的花园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前几年是我父亲贾正方带领宝山的发展,从2010年我当党委书记以后,我们两代人在这里坚守。幸福是奋斗出来的,2018年开始我们将继续努力奋斗,实行乡村振兴。”贾卿表示,将加强党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为现代化提供保证;大力振兴产业,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正在发展高山滑雪场、康养项目等;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生态景观工程,提升大地梯田风貌,实现村民用水的净化和排污提升等;结合宝山共创共享的核心价值观,融合传统乡村文化,打造和谐社区,以好家训培养好家风,以好民风带动好村风。

  实现“乡村振兴”——为她富裕为她兴旺,为此贾卿代表提出建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要有好的班子,发挥好党的引领带领作用,真正把懂农业、有担当的人充实进村两委班子,研究激发农民主动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充分点燃农民建设家园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农民为主体,发展好乡村的产业。

  发挥市场和政府组织的作用,深入乡村实际,求真务实,有效推动乡村发展。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落实市场与资源相结

  合的政策,引导鼓励有情怀、有实力的企业进入乡村。在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与农村资源、农村组织有效对接,向乡村输入技术、资本和人才,唤醒闲置的土地,通过新兴组织、新兴模式以及乡村的多元发展,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的基础,产业兴则百业兴。要着力产业提升,实现宜业宜居,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不同的特点,注重科学规划,杜绝千村一面、产业发展同质化,建设幸福美丽的乡村。“村民仅靠自己,很难发展好,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和引导,包括住房的引导和产业发展的引导等。政府要立足服务职能,深入农村,引领振兴乡村战略,更好地促进科学发展,建议比照国际现代化水平,创好我们自己的品牌!”

  建立集体经济,增强村域经济的造血功能。要整合各级政府的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注重政策引领,把壮大集体经济纳入经济发展的主体规划,制定具体的发展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协调财政部门,为村级经济组织加大扶持的力度,制定中长期的帮扶计划,对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发展愿望强烈的村进行对口帮扶。对村统管及农户承包的荒山等地,村里留一部分费用,优先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着眼人才建设,培育乡村振兴主体。着力解决乡村人才短板,建立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鼓励吸引精英去乡村创业,全面激活乡村活力,重点扶持农业职业经理人、非遗传承人等,培育现代化的职业农民。

   

潘玉华、马贵帮、朱荣生代表:让“工匠精神”永远闪光

   

  “我们的玉兔可以探月,我们的蛟龙可以下海,我们的高铁和桥梁世界有名。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制造业搞好,工艺技术提升了,我们就不会受别人的垄断!”从事装备精密组装工作的省人大代表潘玉华享有美誉——“军工绣娘”。提到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她感触很深:“打铁要靠自身硬,制造出与国际接轨的东西,要靠我们工艺,技术以及操作来实现,因此要立足技能提升,让‘工匠精神’永远闪光,培养自己的人才,特别是高精尖的领先人才!”

  

 

潘玉华代表关注一线制造业人员的培养

  

  “设计的蓝图绘就以后,真正实现和落地还需要产业工人。”潘玉华说,目前她身边的一线工人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也很少看到先进国家的发达技术。政府能否作一些规划,让有创新创造精神、也愿意做事的一线员工走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见见相同企业的制造过程是怎样的,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精益求精精神,从而提高国家的智能制造水平。要让一线制造业的人员和服务人员看到希望,发挥出创新创造能力,带动四川的产业向一线品牌或者国际品牌走上更好的道路。

  “‘中国制造2025’是我们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其中基础数据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一线所有的技能、技巧、工作方法的积累,这都是为我们的大数据,为我们的智能制造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如果没有一线充分的积累,对这方面数据进行完善的话,就存在一定的落差,制造业的实际情况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潘玉华代表的一番话引起马贵帮代表共鸣——“人才不只有高学历,还有高技能的。”马代表说,目前在公司,技能提升除了自己传帮带和第三方客户之间的支持,还需要建立平台渠道提升技能。“希望政府能提供政策支持、资金帮扶,减轻我们企业的负担。以后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培训和提升工人技能,也会有更多的工人去提升和学习。”

  

  

  从农村走出来的马贵帮还提到了一个相关问题——“居住证”的获取。“一些技术学习,比如我要办一个驾照,就牵涉到居住证。要获得居住证需提前半年登记,半年后准备相关资料才能办理,这就延长了时间,真希望能简化流程。居住证还牵涉子女教育,如果没有居住证,上学就比较困难,付出的时间和金钱都比较多。”

  

  

  高级技能带头人朱荣生代表对“工匠精神”有着独特的诠释——工匠精神体现的是一种专注,干一行精一行,只有“精做”才能做出高质量产品,才能做到极致。一线工人的技能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水平,而制造业水平又关系我省整体实力,产业工人是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有生力量。要想让更多产业工人成为能工巧匠,让工匠精神“遍地开花”,是一件艰巨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他告诉记者,“我们几名来自基层的工人代表,提了建立完善培养优秀产业工人体制机制的建议。一方面,建议深化职业教育,为工匠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土壤;另一方面,希望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的制度设计,为工人提供更多学习成长机会!”

   

高增安代表:做“走心”的旅游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好28个市(县)全域旅游示范创建’,我认为,试点示范必须在服务上狠下功夫,真正做到温馨、周到、体贴、走心,向增值服务、个性化特色服务要效益,把过客变成

  看客,把看客变成问客,把问客变成买客,把买客变成回头客!”说到旅游,省人大代表高增安代表兴致勃勃。

  

 

高增安代表在分组审议上发言

 

  2017年,我省旅游再创佳绩,总收入再上一个千亿级台阶,全省实现旅游收入8923.06亿元,同比增长16.1%。如何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打造万亿级产业,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目标?高增安认为,要立足“全域”,做“走心”的旅游,为此建议:

  深刻认识旅游业大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精准扶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意义,牢固确立“旅游兴川”的思想意识。深度挖掘、细致梳理旅游业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最大公约数”,切实通过规划引领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完备的要素保障和便利空间。明确要求相关产业规划和专项规划,为旅游业发展埋伏笔、开口子、留空间,最大限度保证旅游业发展的要素供给。

  做足做好“全域”文章。全域旅游,除了政府工作报告讲的“景观全域优化、服务全域配套、治理全域覆盖、产业全域联动”外,还有“品牌全域整合、宣传全域展开、营销全域统筹”。“全域”的核心是一体化和一盘棋,关键在协调和配合,目的是无缝对接、整体优化。在此,除了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更应该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重要调控、引导、谋划、统筹作用。而最重要的,仍然是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权威性、严肃性、连续性。

  全方位推进“交通+旅游”。无论“旅”还是“游”,本质上都在动,都离不开交通,所以,“旅游”与“交通”本是一体,是动中游、游中动。设法方便乘客在“交通”中实现“旅游”,赋予“交通”以更多更深的“旅游”内涵,把乘客都变成游客。比如,可否在“严禁停车拍照”的地方通过技术改造设法满足游客的拍照、赏景需求?是否应该在未来的线路规划设计施工中保证足够的游憩服务功能?大量航班飞越四川的名山大川,机舱WIFI开通后,飞机上是否可以增设一些关于山川地貌的讲解(人工或APP),以增强乘客空中飞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等等。

  打造服务品牌,狠抓试点示范。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高端特色旅游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命名并持续推广一批A级景区和星级农家乐的省级旅游服务“驰名商标”或“知名品牌”。

  大力加强人才培训。产业发展,人才先行。四川要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让旅游业真正成为“美丽经济”和“幸福产业”,首当其冲的是人才培训。“我们学校是全国唯一处于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核心景区的高等院校,紧邻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景区,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学校愿意并完全能够为四川旅游人才培养作出重要的贡献!”

     

林夏代表:“80后”眼中的“新经济、新动能”

   

  “这五年,我省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加速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政府工作报告里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6.2个百分点,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互联网+等科技已经象水和电一样,成了我们基本生活要素和生产要素。”在腾讯任公共政策部总监的“80后”省人大代表林夏眼里,科学新技术为经济转型培育了新增长点、释放新动能。

  “未来新的经济、新的技术,首先是要满足我们政务和民生方面的需求,更多地围绕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去展开,同时这个政务民生又会反馈到相关产业的发展。”林夏说,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们物质需求得到很大提升,消费需求也升级了。比如旅游,随着用户的需求升级,一些传统的旅游方式受到用户垢病,到了节假日的时候,所有景区的门票、吃住行都涨价大家都不开心。因此未来旅游发展可以更多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专门对用户的真实需求展开分析,了解用户真正想要什么,用技术去打通旅游的个性化需求,甚至包括后端的管理。“这是互联网工具渗透到产业行业的典型代表,在这种尝试的过程中,我们更多要考虑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我们从用户本质需求来看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又比如,传统的新农合和现代信息技术如何打通?以往跨省就医的时候,需要跨越上千公里往返报销流程,而当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民生类服务相结合的时候,就会产生新的高效模式,实现跨省的新农合就医联报,给患者带来方便。

  

  

  林夏认为,新经济对于未来的经营管理模式都有影响。“我们很多城市都在尝试用新的经营模式改善出行的服务,比如坐公交,地铁,甚至高铁怎么快速出行,怎么让客户感受到出行便捷。而在便捷性方面也面临很多传统的问题,比如产地、运输、管理效果的问题,我们用新的方式、新的技术改变传统业务的管理方式,甚至改变经营模式。”

  “未来我们面临全球化,平台化的世界,同时具有非常高的增长率。”为什么会有高增长效率呢?林夏说,“因为这种创新型经济极大

  改善了我们资源配置和资源使用的行为。过去十年,市场比较追捧的行业和人员主要以银行人员为主,这两年大部分是以科技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为主。比如‘王者荣耀’诞生之前,我们并没有想到它会带来这么大的效应,成为全球化品牌,其实它的人员只有100人,非常小的团队。我们看到新经济本身资源配置和整合上面,是非常高效的,所以它会一直保持高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培育新动能,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对此,林夏代表关注到数字经济对城市文化产业链的影响和发展,“举一个例子,目前建设音乐之都已被纳入了成都市的顶层设计,2016年底开始,我们公司从内部及外部都在整合这方面相关的数字内容,尤其是音乐文化方面的资源,还去全国调研了四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海南、杭州,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资源整合,有很多收获,但也有不少困惑,比如即便是非常希望一些资源落地成都的时候,还面临一些障碍,需要专项的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工作报告在推动文化发展的章节里,还需要再重点强调一下关于文化产业领域的产业链发展。”

   

王暾代表:打通地震信息接受的“最后一公里”

   

  “我省地震频发,省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做好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活动,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民众也特别期望在地震灾害前提前收到地震预警。但现在地震预警领域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希望地震预警信息能及时传递到民众。”省人大代表王暾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被人称“与地震赛跑”的海归博士。自2008年回国投身地震预警系统研发至今,王暾和他的减灾所已多次成功发送预警。

  

  

  我省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原、丘陵地带,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人们又陆续经历了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的考验。如何促进地震预警信息的“最后一公里”落地、提升应急抗灾能力、完善卫生急救系统,成为“两会”期间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王暾的创业故事早已为人熟知:5.12汶川地震时,灾区的惨烈景象让远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他毅然选择回国、回乡研究地震预警技术。数年耕耘,在各方鼎力支持下,他所在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已经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地震区建成了预警网,覆盖中国地震区人口的90%,6.6亿人因此受益,“与地震波赛跑,用科技守护生命”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王暾自信地告诉记者,在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支持下,他所带领的千人计划团队研发的地震预警成果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已连续预警了39次破坏性地震,包括芦山7级地震、鲁甸6.5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

  以九寨沟7级地震为例,成都市一些民众通过手机提前71秒收到预警,尤其是汶川、北川、茂县的电视用户通过电视提前36-54秒收到预警,取得了重要的减灾效益。“过去7年,我们没有误报、漏报,汶川、北川、茂县的电视地震预警也已运行6年,安全可靠,已经是非常好的信号源,广泛服务高铁、核电站、成都地铁、化工厂及机关、学校等。”

  如何打通地震信息接受的“最后一公里”?王暾代表支招:“将地震预警信息接入全省电视,这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我省在应急领域的创新创业成果,防灾领域的一张名片。启用电视地震预警后,仅仅是对电视所在地有强烈晃动的地震才发出警报,当然,开通前需要有相应的地震预警科普,让民众能够在收到地震预警时有条不紊地避险。”

  作为新一届省人大代表,王暾还就公共服务创新创业提出建议:

  政府在支持公共服务尤其是公共安全领域,包括应急领域的创新创业时,需更加积极研究这些领域的特点,更加依据“放管服”、管干分开、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这些领域的创新创业成果。“假如没有包容政策,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等都难以服务大众,成为成功的创业案例,成为新的服务业态。成都市在这些领域一直持积极、包容态度,鼓励了这些领域的创新创业!”

  对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创新,更需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因为公共服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密切,创业者需要政府的更加积极、包容。

  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创新创业,即应急产业,是国家和省政府都出台了文件重点支持的发展方向。四川自然灾害频发,成都也频受自然灾害波及是我省的客观省情,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地震预警成果已具有了在全国、全球的竞争力,但还需要先行先试,用了才会形成“生产力”,再才能辐射、牵引全国、全球。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