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选登

四川“秸秆换肉奶”工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 2015-01-19 来源 省人大农委办公室
[ 字号大小:]

四川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2014年12月) 

    

  农作物秸秆是我省可以就地利用、数量最大的粮食型饲料资源,全省年产玉米杆、稻草、红苕藤等各类农作物秸秆3700万吨。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支持下,省农业厅依托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建设,大力组织实施了“秸秆换肉奶”工程。实施“秸秆换肉奶”工程,将秸秆经青贮、微贮、氨化等技术处理后饲喂牛羊,符合四川人多耕地少、粮食人均占有量相对较低的省情,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选择,对改变四川“一猪独大”状况,调整畜牧产业结构、丰富“菜篮子”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为深入了解“秸秆换肉奶”工程实施情况,进一步推动秸秆利用促进牛羊产业发展,2014年10月至11月,省人大农委会同农业厅组成调研组,分别前往凉山州、达州市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西昌市、万源市、宣汉县的部分现代牧场、肉牛养殖场、奶牛养殖场、养羊户、专业合作社等实地调研,并与当地人大、政府相关部门、养殖业主和专业合作社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秸秆换肉奶”工程实施基本情况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2009年,省人民政府制发《关于深化试点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川府发〔2009〕14号),明确提出了实施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大力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牲畜的决策部署。一些市(州)高度重视,将秸秆养畜作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制定规划,出台政策,狠抓落实。达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优质肉牛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印发了《关于推广蜀宣花牛突破性发展优质肉牛的实施方案》,均把利用秸秆养畜作为重要内容;西昌市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编制完成《四川省西昌市秸秆换肉奶节粮型生态畜牧业示范工程发展总体规划》、《西昌市以秸秆换肉奶产业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极大促进了“秸秆换肉奶”工程实施。 

  (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认真落实国家对草食性畜牧业扶持的各项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农业部于1992年开始在我省实施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22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1.2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7660万元、省级配套投资3542.8万元。各地也在土地、资金、环境治理等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奖励政策。凉山州对青贮窖建设按平方给予补贴,对年出栏10头以上肉牛或奶牛、50头以上肉羊的农户给予奖励,对投资建造大型秸秆青贮、氨化加工作为一个地区秸秆商品型集中利用的企业给予奖励。万源市将牛羊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每年安排牛羊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重点用于品种选育、技术研究、科技推广和基地建设。宣汉县财政2013年给予农户秸秆利用、圈舍修建、能繁蜀宣花牛母牛等补助达到400万元。 

  (三)项目示范推动有力。通过实施国家秸秆养畜示范项目,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促进秸秆利用。自实施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以来,全省共建设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县71个次,项目县秸秆处理利用率达30%以上,秸秆饲用率超过40%。达州市建立了52个示范场,新建青贮设施4807立方米,新增青贮处理秸秆能力36000吨;改(扩)建牛舍65372平方米;新建粪污处理池4506立方米。万源市成立秸秆养畜工作技术小组,开展进村入户给予指导和技术推广,每年召开草食家畜规模养殖场业主培训会和秸秆青贮现场培训会,全面提高了肉牛养殖技术水平,秸秆处理利用率逐年上升。  

  (四)秸秆利用成效显著。一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如西昌市科学建设玉米制种基地,将于今后几年在安宁河流域新增6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总规模达12万亩。同时利用养殖基地产生的肥料(牛羊粪尿等)还田发展玉米制种基地,实现生态循环。二是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鼓励养殖户大量收购本地秸秆,积极探索秸秆青贮商品化生产。如万源市草坝镇一养殖户投资购买秸秆青贮成套设备,收购周边乡镇玉米秸秆进行集中青贮,2014年加工300余吨,既满足了养殖场饲料需要,又向附近养殖场提供了商品化秸秆饲料,走出了一条秸秆开发利用新路子。 

  据统计,2013年全省秸秆用作牛羊饲料近1000万吨,占秸秆总量约26.8%。全省牛、羊出栏分别达到260万头、1599万头,同比增长3.3%、3.5%;肉、奶产量分别达到695万吨、73万吨,同比增长3.5%、2.0%。其中,秸秆养畜示范县牛、羊出栏占全省牛、羊出栏数量的42.8%和46.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秸秆换肉奶”工程尚未省级立项。秸秆饲料化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中与老百姓联系最为紧密、最具效益的利用方式。秸秆经过处理,通过牛羊过腹还田,起到养殖增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多年来,我省一直依托国家秸秆养畜项目推动实施“秸秆换肉奶”工程,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国家每年的投资少,与我省秸秆资源利用和牛羊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由于省级至今尚未立项,相关部门支持也还不够,秸秆资源利用的潜力远远未被挖掘。调研中我们发现老百姓对实施此项工程真心拥护,各地也强烈呼吁加大支持力度,省级如能对“秸秆换肉奶”工程予以立项,必将极大地推动秸秆资源利用和牛羊产业发展。 

  (二)秸秆收集储存难。一是一些地区没有把秸秆真正作为资源来看待,农民在收获时往往只注重抢收粮食,忽视秸秆资源的利用价值,没有及时进行收集和处理。二是我省农作物秸秆收集存在季节集中、茬口紧、地块小且分散、交通不便、农机化程度低等制约因素,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花费的人力、物力等成本高,加之秸秆储藏占用空间大且不易储存,若存放不当还存在自燃等安全隐患,因此,农民收储秸秆意愿较低。秸秆收储难问题已成为制约秸秆利用的重要障碍。 

  (三)秸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目前,我省在“秸秆换肉奶”工程的财政投入上,仅有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每年安排的400-600万元资金,分到4-6个项目县,每县100万元,省级财政每县配套40万元,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全省秸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薄弱,青贮氨化池、秸秆处理机械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秸秆利用仍以晒干、凉干后就直接饲喂为主,进行青贮和氨化等处理的比例低;农户养牛羊的圈舍简陋,缺乏贮备冬春饲草的贮草房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秸秆利用率低、秸秆营养流失、养殖效益不高等问题。 

  (四)科技支撑能力弱。目前,秸秆收集处理、饲料化利用技术研发与创新滞后。一是缺乏对不同区域、不同收获时期、不同品种、不同部位或形态等秸秆的营养和饲用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二是缺乏适宜丘区地理特点和分散秸秆收集的质优、价廉、多功能的一体化小型机械设备,如各种类型、不同规格的打捆机、压块机、青贮机等;三是缺乏秸秆高效青贮氨化、TMR全混合日粮饲喂秸秆饲料化加工处理和高效利用技术。种植、收贮、加工、养殖各个环节科技含量低,影响了养殖效益和“秸秆换肉奶”工程的推进。 

  三、推进我省“秸秆换肉奶”工程的建议 

  (一)对“秸秆换肉奶”工程予以立项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建议省发展改革委对我省实施“秸秆换肉奶”工程给予立项并纳入“十三五”规划。同时,建议财政厅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省级“秸秆换肉奶”工程示范县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我省牛羊大县“秸秆换肉奶”工程的全覆盖,把我省畜牧业推上一个新台阶,走到全国前列。 

  (二)积极创新运行模式和发展机制。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扶持和鼓励建立多种形式的秸秆种植、农机化收割、商品化青贮等不同类型的专一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秸秆养畜组织化程度。制定促进秸秆饲料开发的政策措施,在秸秆收储、加工、运输等方面给予支持。如对在秸秆重点收割季节,组织专业收储队伍,分区进行秸秆处理的,给予秸秆运输、加工处理补贴;减免秸秆运输通行费用等。 

  (三)改善金融税收服务。强化政策性金融的支农服务职能,向有潜力的养殖大户和专业养殖场、秸秆饲料资源处理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供中长期的低息、贴息贷款。鼓励商业银行采取特别授信、担保公司担保、一般流动资金贷款与票据融资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向秸秆养畜产业投资和融资。按照市场化运行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和农民不断增大对秸秆养畜的投资,建立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和秸秆养畜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保障机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免税、减税、抵免政策减轻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加工企业负担。 

  (四)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科学养殖。根据土地有机肥消纳能力,科学规划秸秆换肉奶工程的养殖布局,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秸秆收贮→养殖换肉(奶)→粪便沼气处理→沼肥还田→培肥地力→农产品增产提质”的良性生态循环模式,为发展现代有机和绿色农业奠定坚实基础,促进种养业副产品资源化利用。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扶持力度,支持规模养殖场户开展标准化改造,强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要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深入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制定和完善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标准和规范,因地制宜推广先进适用养殖模式。支持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增强引领带动作用。 

  (五)强化“秸秆换肉奶”工程科技支撑和宣传推广。建议从2015年开始,设立省级秸秆换肉奶工程科研及宣传推广专项资金,着力加强“秸秆换肉奶”科技创新与推广。重点围绕秸秆种植、收获、处理、养殖利用的关键环节,实施秸秆高产种植关键技术、秸秆高效收贮机械研发、秸秆青贮关键技术、TMR全混合日粮开发与安全高效饲喂关键技术、健康养殖过程控制、疫病防控、养殖废弃物减排与资源化利用、质量安全控制、秸秆换肉奶发展模式研究等科技项目,力争突破一系列技术瓶颈,为“秸秆换肉奶”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对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和宣传,加大基层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同时,在达州、西昌等优势产区建设一批成果集成度好、示范效应明显的科技示范场、示范园区和养殖大户,增强良种、良法的宣传带动作用。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