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选登

四川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以川北优势特色品牌产业“广元七绝”为例

时间 2016-01-17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四川省人大代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专题调研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即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而我们通过相应的学习和调研也深深意识到:2015年中央1号文件把对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破解我国在经济增速放缓状态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中所面临的问题的一个重大课题,确实是高瞻远瞩的。如从我们四川和广元近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虽然在大力发展生态型、效益型、特色型、安全型农业,切实提高四川和广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成效明显。然而,在四川和广元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国内市场,以及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和污染加重、资源环境硬约束不够、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尚缺一定保障等问题也一定程度存在着。

  鉴此,我们在调研中感到:四川和广元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就有必要结合其发展特色、生态、效益等资源优势,加速其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增强其城乡互动联系,以此加快其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故此,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特借本文,拟以广元市如何通过大力发展川北优势特色品牌产业“广元七绝”,促进其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例,专门从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对四川及其广元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其所应采取的主要举措这两个方面,对“四川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优势特色农业”这个课题作一必要地透析和阐释。

  一、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对四川及其广元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2013年至2015年中共中央连续颁发的三个一号文件的引导,四川和广元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愈来愈朝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这个方向努力。例如,近几年地处川北的广元市在中共中央连续三个一号文件的指引下,通过大力发展川北优势特色品牌产业“广元七绝”,即愈来愈感到,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对四川和广元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至少有如下三方面重大意义:

  (一)有利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实施精准扶贫,促进四川和广元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中共中央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讲话,以及中共四川省委和中共广元市委的全会会议,都对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要求并作出了具体安排。农业兴百业才兴,农村稳社会才稳,农民富全民才富。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扶贫精准化,需要政府推动、市场驱动、龙头带动、各方联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扶贫开发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政治任务。由于四川和广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农村的重点和难点是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解困。因此,没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就不可能在四川和广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所以,我们四川和广元,要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要求,就要实行到村到户到人,逐村逐户研究制定脱贫计划,找准脱贫致富路子,并与市场接轨,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从根本上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如拿广元来说,要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扶贫精准化,就有必要朝着加快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这个方向,大力发展以川北优势特色品牌产业“广元七绝”为龙头的优势特色农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四川和广元实际的农业现代化、精准扶贫开发的新路子,以确保其按期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目标。

  (二)有利明确农业功能区域划分,找准产业发展定位,整合区域产业发展优势,为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早在2012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其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即川府发[2012]32号)中就明确提出了要“更加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发展业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走出一条符合西部实际、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当年,全省即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连片建设”,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核桃、油橄榄、油茶等木本粮油基地,建成秦巴山地区、龙门山地区核桃产业带;大力培育杜仲、厚朴、黄柏、银杏等木本药材基地以及椿芽、树花菜等森林蔬菜基地”等具体要求。也就在此时,广元市为贯彻川府发[2012]32号精神,即结合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苍溪红心猕猴桃、米仓山富硒富锌绿茶、青川黑木耳、朝天核桃、苍溪雪梨、剑门关豆腐、广元油橄榄整合打造为“广元七绝”区域品牌,并通过几年来市场检验已显示出的带动广元区域优势特色农业强劲动力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明确了全市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和主攻方向。接着,广元市在中共中央连续三个一号文件的指引下,通过组织“四进成都”、“两进首都”和参加市内外、省内外一系列推展活动,先后在成都、杭州、上海、北京、西安、重庆、兰州、内蒙等城市的超市、农产品市场对“广元七绝”予以了大力推介,使“广元七绝”在市内外、省内外的市场认可度、产品竞争力愈来愈得到提高。而在“广元七绝”的区域品牌带动下,中共广元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优势特色农业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精、人精我大”的发展战略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事实充分证明: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朝“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加快优势特色农业的发展,我们就能在明确农业功能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找准产业发展定位,整合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就能为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较为坚实的支撑保障。

  (三)有利通过促进产业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此破解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重点不突出,主攻方向不明确,“特色多、无特色”等问题,从而为实现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产、加、销多环节的互动共赢局面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我们在调查中感到,四川和广元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要解决好诸如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和污染加重、资源环境硬约束不够、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尚缺一定保障等问题,就有必要结合其发展中特色、生态、效益等资源优势,通过选择培育出在同类产业和产品中最具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特农产品,以此促进其产业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此破解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重点不突出,主攻方向不明确,“特色多、无特色”等问题。如早在五年前,中共广元市委、市人民政府就结合当时“广元地理环境独特、历史文化厚重,农产品种类繁多”的区域实际情况,对“在区域建设同质化,产业发展雷同化的大环境下,如何突出重点,彰显优势,选择培育出在同类产业和产品中最具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特农产品”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深入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选出了苍溪红心猕猴桃等七种特色农产品,包装打造成了“广元七绝”区域品牌。

  而在“广元七绝”品牌效应的带动下,全市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目前,广元市的苍溪、元坝已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红心猕猴桃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26万亩。而旺苍、青川35万亩绿茶基地的建成,更使广元市挤身于了四川茶产业的大市之列,并被确定为了全省茶产业“三山鼎立”(蒙顶山、娥眉山、米仓山)发展战略的鼎足之一。同时,广元市的青川县及朝天、旺苍北部和黑木耳段木和装料栽培数量,也已突破了3000万段袋。而随着广元市“朝天核桃滚全球”的短短五年,全市朝天核桃种植面积即已达117万亩。而一度被冷落的苍溪雪梨,亦因其除尘润肺和快速清除PM2.5的独有功能,而使其市场前景以为看好。另外,因“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的著名旅游口号的影响,剑门雄关下的豆腐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其加工销售企业也由2009年的10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200家以上。而剑门关豆腐的品种,在经历数千年发展近200个品种的基础上,已增加到了今天的230余个。此外,广元白龙湖库区15万亩油橄榄品种的良好改良效果,也进一步证明,广元白龙江流域是中国种植油橄榄的最佳适宜区域。

  五年来,由于“广元七绝”品牌的带动,不仅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广元七绝”的原材料价格一路走高,基地农民从种植和劳动务工中获得的收益不断增加,而且随着一大批规模种植的果农、茶农、菌农的亩产值普遍达到万元以上,因而广元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的产、加、销共赢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如以广元市政府命名的首批“广元七绝”的领军龙头企业川珍实业有限公司为例,其2014年的销售收入就突破了2亿元大关,五年内即增长了2.5倍,其产品销售市场遍布西南、华东、华北大部分地区,部分产品已进入香港和美国市场。为此,广元川珍公司被评为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而其“川珍”牌注册商标,亦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了“中国驰名商标”。又如,随着广元米仓山茶业集团在全市茶产业行业中的迅速崛起,仅2014年其销售收入就在2009年的基础上翻了4番。同时,随着该企业市场半径的快速扩展,目前其产品已挤身成都、内蒙、新疆、青海、西安、兰州、北京及港澳市场。为此,该企业不仅荣获“四川十大名茶”称号和被认定为了“四川省著名商标”,而且还被评定为了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和“中国驰名商标”。再如,集猕猴桃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广元果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开发出六大类猕猴桃系列产品36个,销售收入也由2009年的5000万元,上升到2014年的1.4亿元。

  总之,广元五年来已经形成的全市以“广元七绝”为主导产业的“一县一品”和“多园一业”的产业格局,以及其大幅提升的重点产业集中度、规模化、标准化水平,皆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不断朝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这个方向去不懈努力,我们就能通过促进其地方产业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此破解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重点不突出,主攻方向不明确暨“特色多、无特色”等问题,就能为实现我们在特色农业现代化方面产、加、销等多环节的互动共赢良好局面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二、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促四川及其广元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举措

  我们通过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即2015年中央1号文件),感到我们四川及其广元农业现代化发展要切实在“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按照做强、做大、做优的原则,选择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就要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并支持其跨区域经营,提升其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同时,还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推进其集群发展。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四川省及其广元市近几年来在明确农业功能区域划分,找准产业发展定位,整合区域产业发展优势,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连片建设农业现代化区域特色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进一步持续打造四川及其广元农业现代化区域特色产业品牌方面,尚需进一步努力。而且,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小。如仍以“广元七绝” 品牌的打造为例。

  虽然,五年来“广元七绝”品牌的推出填补了广元农业发展史上没有区域品牌的空白,对加快广元特色农业发展、提升广元特色农业品牌知名度也带来了深远影响,但由于总体上“广元七绝”特色产业的规模较小、产品开发不足,其龙头企业至今仍存在小、散、弱暨品牌多、乱、杂的状况,因而全市上下一盘棋打造“广元七绝”的工作格局尚未真正形成。此外,虽然“广元七绝”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广元”和“广元特产”的知名度,但由于本市部分县区和部门长期以来很大程度上仍在受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其工作的着力点仍停留在重生产、轻市场、重产品、轻品牌的传统模式上,因而要使“广元七绝”进一步彰显在省内和国内强劲的区域品牌效应,确实即需通过进一步统一与此有关的诸多方面的思想认识,并辅之切实有效的举措,方可使其区域品牌效应能够得到进一步持续打造。

  基于上述,我们建议有必要针对上述诸多问题,通过采取如下八条切实举措,以促使“广元七绝”区域品牌的进一步持续打造:

  一是针对“品牌意识”方面的问题,建议广元市有必要按中共广元市委和市人民政府五年前就明确提出的要求,进一步统一全市各相关县区和部门在持续打造“广元七绝”区域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广元七绝”的思想共识。

  早在2010年8月11日,时任广元市市长、现任中共广元市委的马华同志在市政府常务会上就着重指出:“广元农产品品牌打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广元七绝”品牌已经叫响,这个名称不要再变了。“广元七绝”的成功打造结束了我市农产品,特别是优质农产品,没有区域品牌的历史,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当时马华同志还特别强调,我们必须思考把“广元七绝”做大、做强的问题,如果不往深处去做,不从内在逻辑延伸开来,仅仅停留在概念上,那么推出“广元七绝”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发展的抓手。当时马华同志还特别指出:“广元七绝”和“剑门土鸡”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是成功的,实践证明“七绝”确实有优势,广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围绕“七绝”做深、做透。

  事实充分证明,马华书记五年前的预见是非常明智的。因为,虽然五年来“广元七绝”一直在按马华书记的要求坚定前行,并已从其文化理念、品牌概念进入了产品开发、市场运作和走出广元、走出四川的起步跨越,但由于本市部分县区和部门在很大程度上仍在受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其工作的着力点仍停留在重生产、轻市场、重产品、轻品牌的传统模式上,因而不仅对尊重市场规律、利用品牌打造、带动本地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认识存在差距,而且在创“广元七绝”品牌的工作上也缺乏主动支持品牌打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品牌整合上仍习惯于小打小闹、各自为阵、独占山头。同时,因本市部分县区和部门创“广元七绝”品牌的意识差而形成的与此有关的诸如其“领军龙头企业培育滞后、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相关企业人才缺乏、政策支持集中度差、保护优势品牌力度不够、产品强化营销推广不够”等问题即相继出现,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广元七绝”品牌的做大做强。

  鉴此,建议广元市委、市政府有必要制发相关专文和相关规范性文件,不仅对“广元七绝”品牌的名称予以进一步确认,而且对如何进一步统一和深化营造“广元七绝”发展环境的思想认识、如何进一步强化激励扶持“广元七绝”的倾斜政策、如何健全和完善打造“广元七绝”品牌工作的目标考核制等作出明确规定,以期真正实现把全市农业工作的重点引导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广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围绕‘七绝’把文章做深做透”的总体要求上来的最终目标。

  二是针对“企业培育”方面的问题,建议有必要采取切实举措,尽快培育“广元七绝”龙头企业。

  据调查,广元市的农产品企业,包括现有的“广元七绝”领军龙头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截止去年底,涉及“广元七绝”产品加工销售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中,产值超亿元的仅有两家。全市首批“广元七绝”领军龙头企业中,苍溪宝清果业、阿明食品、剑阁国娃子食品厂已处于关停状态,不要说领军,就是维持简单再生产,都很困难,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尚未建立,导致企业领不领军一个样。更应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申报了地理标志产品的规模化原料基地生产县区,除原料基地建设外,至今没有一家像样的加工销售企业,如苍溪雪梨、朝天核桃、剑门关豆腐等,培育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的工作尚未列入议程,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仍占居主导地位。可见,培育龙头企业,助推“广元七绝”追赶跨越,已经迫在眉睫。为此建议:有必要根据“广元七绝”产业分布情况,并围绕扶优扶强、完善考评的淘汰机制,尽快规划、培育、扶持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广元七绝”领军龙头企业,下真功夫用3至5年时间重点培育出一批产值过亿元、5亿元、10亿元,叫得响的“广元七绝”龙头企业。

  三是针对“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方面的问题,建议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广元七绝”的产品质量标准。

  据调查,目前“广元七绝”产品质量标准存在“分布不均”、“覆盖面小”、“内容不全”、“辐射影响小”等四个问题。如涉及“分布不均”,就有国家标准25个、行业标准45个、地方标准27个、企业标准1个等问题的存在;涉及“覆盖面小”,就存在全市仅有1个青川黒木耳产品质量标准被列为“国标”尚无标准列为“行标”的问题存在;涉及“内容不全”,就有27个所制定标准均起点低、时间跨度长、技术集成创新点少、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的存在;涉及“辐射影响小”,就有制标不完善、标准宣传力度不大、辐射影响范围有限等问题的存在。

  故此建议:⑴有必要加快完善地方标准,实现“广元七绝”生产、采收、加工、贮运、管理等各个环节标准的全覆盖,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互补充。⑵有必要利用九广、浙广、院(校)地等合作优势,学习借鉴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山东、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的农业标准,实现与国内、国际标准接轨。⑶有必要切实贯彻实施“广元七绝”标准,定期督查,逗硬奖惩,实现“广元七绝”生产、冷藏、加工、流通、管理等环节按标进行,确保“广元七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⑷有必要充分利用各类培训阵地和手段,引导全社会及产品从业人员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提高标准化种植和生产管理水平。五是注重产品原材料质量提升。⑸有必要严格建立对产、加、销环节的质量可追溯制度,防止转基因技术、高毒高残留药肥和激素类投入品进入特色农业种植生产环节。

  四是针对“产品开发深度”方面的问题,建议有必要在“广元七绝”产品深度加工上做足文章。

  据调查,目前“广元七绝”大多产品都仅局限于初级开发上,不仅其产品门类少、链条短、层次低,而且其独特性、层次性、功能性皆缺乏细分和深度研究,故而其产品的独有优良品质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无法表现出来,其优质产品因混同于大路产品、普通商品而使其优质难以优价。故此,深化“广元七绝”产品开发,拓展其发展空间,即显得尤为必要。

  为此建议“广元七绝”企业:⑴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扩能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设备,加大技改扩能力度,生产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系列产品。⑵有必要尽快延伸产业产品链条,提升其产品附加值。⑶有必要进一步在产品加工、包装制作上突出生态特色,使其产品尽量展示原生态,包装体现产品生产地的绿色环保。⑷有必要进一步根据消费者习惯和舒适度,突出产品独特性、层次性和功能性的研发,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实现“广元造”向“广元创造”的突破,进一步提升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针对“企业人才培育”方面的问题,建议有必要立足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培育出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本土人才。

  据调查,一方面目前“广元七绝”无论是加工企业,还是销售企业都普遍奇缺诸如管理、企划、采购、促销、精算等人才。而另一方面,高素质的人才引不进来,本地培育的初级人才又大量流向外地。人是一切的基础,培育高素质的企业人才,尤其是立足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培育出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本土人才,任务十分艰巨,也非常紧迫。

  为此建议:⑴有必要进一步增强人才培育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确保“广元七绝”品牌打造始终快人一步。⑵有必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市内中、高职院校,开设“广元七绝”企业本土人才培训专业,通过“本土培养、市外引进”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培育一批“广元七绝”企业高管、中层骨干和高素质业务人员,以缓解全市“广元七绝”企业发展人才短缺的矛盾。⑶有必要制定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机关、事业单位有专长的人才,在保留身份和基本待遇的情况下,到“广元七绝”企业去发展。

  六是针对“政策支持”方面的问题,建议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保护“广元七绝”品牌的集中扶持优惠政策。

  “广元七绝”品牌打造初期,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但普遍落实较差,比如支持领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扶持政策,品牌和企业升级的奖励政策,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品牌宣传等支持政策,大都未能落到实处。由此,即出现了“重点扶持无重点,资金分散不集中,使有限的政策资源变成了胡椒面”的不良现象,并因此形成“创不创牌一个样,领不领军一个样,企业好坏一个样”的奖罚不分明的消极状况。

  为此建议:⑴市委、市政府有必要针对“广元七绝”品牌打造以来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普遍落实较差的问题,在责成有关方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护“广元七绝”品牌的集中扶持优惠政策。⑵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针对“广元七绝”品牌扶持上还一定程度存在“重点无重点,资金分散不集中”的问题,在有针对性调研的基础上,为市委、市政府出台遏制“创不创牌一个样,领不领军一个样,企业好坏一个样”不良现象的相关规定和制定出台相关奖罚分明的集中扶持优惠政策提供切实依据

  七是针对“保护优势品牌”方面的问题,建议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广元七绝”的品牌创建、保护的力度。

  据调查,目前已经一定程度存在滥用、仿冒“广元七绝”商标的问题。如市内现有一家小企业注册的“三山七绝”、“秦巴七绝”,对“广元七绝”品牌形象提升和文化内涵造成了很大影响。又如,市内还有一些人简单的把“广元七绝”的区域品牌错误理解为等同于“公共汽车”的公共品牌,此即为滥用、仿冒“广元七绝”商标的问题根源所在。

  故此,建议:⑴有必要形成加大“广元七绝”品牌创建力度,支持其争创“四川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的良好社会氛围,支持把更多具有条件的“广元七绝”产品创建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此进一步提高广元农产品的知名度。⑵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广元七绝”品牌的保护力度,将其品牌保护和管理工作纳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⑶工商、质监等部门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违规使用“广元七绝”商标的企业和产品的处罚力度,以期进一步严格品牌使用管理制度。

  八是针对“产品强化营销推广”方面的问题,建议有必要强化营销推广,提高“广元七绝”市场份额。

  “广元七绝”是一个新品牌,起步较晚,需进一步强化市场开拓和推广力度。为此,建议在强化“广元七绝”的营销推广工作方面,还有必要进一步采取如下举措:

  ⑴强化“互联网+”的营销推广举措,为“广元七绝”插上“智慧”的翅膀。鼠标轻轻一点,“广元七绝”的营销实况视频即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这不是幻想,而应是“广元七绝”实实在在的营销手段。“互联网+”,应俨然成为农业智能和“广元七绝”营销的新常态。事实上,如今我们一打开“七绝商城”的主页,苍溪雪梨、剑门豆腐、猕猴桃等广元特色农产品信息即出现在眼前。因此,通过强化“互联网+”的营销推广手段,为“广元七绝”插上“智慧”的翅膀,这应该是“广元七绝”营销推广中所必须采取的切实举措。

  ⑵加强营销网点建设,支持鼓励“广元七绝”企业在市内外加快其专卖店、直销店、精品连锁店建设;在旅游景区开设“广元七绝”旅游商品销售专柜,支持城区“广元七绝”展销购物中心扩能。

  ⑶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坚持传统销售方式与现代销售方式相结合,充分利用电子商务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扩大“广元七绝”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⑷加强“广元七绝”进超市步伐,力争通过市县区商务部门协调市内超市,按照优先优惠原则,拿出最好口岸,建立“广元七绝”系列产品专销区,让“广元七绝”首先在本土扎下根来。

  ⑸加强公益性宣传,整合公共宣传资源,精心组织策划形式活泼、内容充实、贴近群众的品牌公益广告精品,通过公益展板、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报等广泛宣传“广元七绝”,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广元七绝”的良好氛围。

  ⑹鼓励、支持“广元七绝”企业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宣传推荐企业和产品;充分利用市内外各种展示平台,提升“广元七绝”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利用“广元七绝”企业门户网站、企业微博、制作宣传光碟、宣传画册、户外广告等多种方式,扩大其企业影响力。

  ⑺加强“广元七绝”消费引导,创新宣传方式,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理念,自觉消费和推荐“广元七绝”产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树立“要健康就吃‘广元七绝’”的新理念,逐步引导人们把“广元七绝”作为追求健康生活的必须和首选产品。

  总之,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广大群众进一步过上好日子。因此,我们要始终把保障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基层创造,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使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成为富裕百姓、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