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选登

莫让“代表之家”成为“空心屋”——关于阆中市“人大代表之家”运行状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 2019-10-15 来源 阆中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
[ 字号大小:]

  “人大代表之家”作为代表开展履职活动的载体,是新形势下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更是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代表小组活动、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平台。2015年底,阆中市50个乡镇(街道)均建成“人大代表之家”并全部通过验收。根据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由阆中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牵头对全市“人大代表之家”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今年6月—8月,阆中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队,深入乡镇(街道)开展基层人大代表工作调研活动。通过走、听、查、看等方式,详细了解“人大代表之家”建设运行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收集市乡两级人大代表、乡镇人大主席和基层干部群众对“人大代表之家”建设、代表履职监督、代表培训的意见建议,并给予现场指导。此次调研活动共走访30个乡镇(街道),电话访谈20个乡镇,实现了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目前,全市阵地设施较齐全的“人大代表之家”共28个,占比56%;因其他原因被占用、闲置的“人大代表之家”16个,占比32%;活动开展有序的“人大代表之家”6个,占比12%。2019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黄新初来阆调研,实地查看了柏垭镇、彭城镇的“人大代表之家”,并给予了充分肯定。总体来看,阆中市“人大代表之家”较好地解决了代表活动在场所、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障了基层人大代表活动制度化和规范化,为各级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汇集民意、凝聚民智开辟了一条重要渠道。

  二、主要问题

  经过三年多的运行,“人大代表之家”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法律法规、发挥代表作用等方面取得了实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阵地建设不完善。从调研走访的情况看,绝大多数乡镇落实了“人大代表之家”的办公场地,悬挂“人大代表之家”标牌,相关的运行制度也上了墙。但是,部分乡镇(街道)的“人大代表之家”没有专门场地,有的将“人大代表之家”直接设置在人大主席(主任)的办公室,有的设置在党委会议室或者其他偏僻一角。另外,部分乡镇(街道)因办公用房紧张,将“人大代表之家”挪作他用;部分乡镇(街道)因办公用房装修,将原先上墙的制度拆除后却没有重新制作、张贴。多数乡镇“人大代表之家”的办公设备、学习资料不齐全。

  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各乡镇(街道)人大主席团(工委)基本都建立了“人大代表之家”定期接待选民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接待选民流程和活动开展等各项制度。然而,不少乡镇在制度落实方面不够到位,“制度墙上挂,制度柜里藏”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某乡镇制定的“人大代表之家”定期接待选民制度,要求乡镇“人大代表之家”每月的当场天为“人大代表接待日”,由市乡两级人大代表轮流坐班接待,但实际工作中,市乡两级人大代表没有做到坚持坐班,接待选民走过场且随意性大。

  三是活动开展不充分。一方面,虽然少数乡镇的“人大代表之家”能按相关制度接待代表,但也仅局限于乡镇代表中的党政干部接访,一般农民代表很少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乡镇的人大代表之家活动局限于开展代表接待选民、代表学习培训两类,还有部分乡镇基本没有在“家”开展过活动。如某中心镇人大自“人大代表之家”建立以来,虽然坚持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共计接待选民2000余人次,但实际参与的代表均属镇党政领导干部及村两委干部,且除接待选民外并没有开展过其他方面的活动。

  四是作用发挥不明显。“人大代表之家”的服务主体是乡镇人大代表和本辖区选举产生的市人大代表,但由于作用发挥不好,利用率不高,人大代表对“家”的归属感不强。如某乡镇将“人大代表之家”设在乡会议室,平常不开会的时候都是“铁将军”把门,只有召开会议时才使用,完全没有体现出“人大代表之家”作为代表活动载体这一本质属性,这种现象导致一些地方的“人大代表之家”形同虚设,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原因分析

  各乡镇的“人大代表之家”之所以存在这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

  一是认识不够到位,镇党委、乡镇(街道)人大主席团(工委)对“人大代表之家”不够重视,没有充分理解到“家”的作用和优势,仅仅把建设“人大代表之家”当作一个常规性的工作任务来完成;二是管理没有跟进,许多乡镇的“人大代表之家”一建了之,一些主席团成员和代表职务变动,已不在该乡镇工作,但“人大代表之家”的名单公示栏还原封不动,人大负责人没有亲自抓日常事务,制定的各项制度成了摆设,管理也流于形式;三是考核没有逗硬,由于“人大代表之家”的运行情况没有纳入乡镇(街道)的年终目标考核,导致出现“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的情况。

  四、对策建议

  一要提高认识“重视家”。建“人大代表之家”不是要为代表建会所,而是要为广大人大代表建一个温馨的工作之家、履职之家、学习之家。乡镇党委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人大代表之家”建设,要从健全和发展基层民主政治高度来抓好落实,从人力、财力、物力三方面提供坚强保障。一是硬件方面,乡镇“人大代表之家”建设要做到有固定场所,场所选择要因地制宜、精心布置,突出实用性和便利性。配齐必要的办公桌椅、电话电脑等办公设备,同时做好各种制度的及时上墙,人员公示、宣传展板、接访轮值表应适时更新。二是要在代表之家建立学习交流园地,将人大相关的法规读本、报刊杂志、文件资料提供给代表,为代表学习提供必要条件。三是及时收集整理人大代表开展各项活动的记载资料,对代表参与学习培训、专项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记录在册,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的答复处理意见进行整理归档。

  二要依靠制度“管好家”。一是要建立“家训家规”。完善和建立人大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学习、代表联系选民、代表参与信访接待、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办理、代表评议、代表接待选民、代表向选民述职、代表考核评比等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乡镇“人大代表之家”开展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专人负责管理的机制,乡镇“人大代表之家”日常工作事务,需要有人主持,专人管理,并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同时,要落实代表考核评比机制,履职好的代表总结、表彰,履职差的代表约谈、整改。

  三要丰富活动“用好家”。乡镇人大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之家”的阵地堡垒作用,各种代表活动的开展要立足于“家”,发起于“家”中,并回归于“家”。一是代表学习培训在“家”中,经常组织代表集中学习代表法、选举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就撰写代表议案建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开展视察调研活动等进行履职培训,使代表成为熟悉业务的明白人。二是代表接待选民在“家”中。定期在“人大代表之家”开展接待选民活动,使每位代表在“家”中就能和选民有直接联系交流的机会,对选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要认真听取并做好记录,建立台账,实行限时“销号”。

  四要严格考核“兴好家”。市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工作指导,其一,要经常对乡镇人大主席进行业务培训,开展“人大代表之家”工作经验交流会,对涌现出的工作先进单位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再者,要建立完善考核考评机制,把“人大代表之家”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定期对“人大代表之家”的建设和人大代表活动考勤、履职登记、履职公示等情况进行检查,年底统一考核,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其三,要通过考核制度的引导,切实保障好“人大代表之家”的经费开支和日常运转,真正让人大代表之家“动”起来、“实”起来、“兴”起来。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