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三产”受损严重;
拉闸限电,“二产”影响较大;
高温干旱,“一产”危害明显;
……
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稳增长需全力以赴!
省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监督职能,服务省委中心工作,发挥“项目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助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聚焦疫情影响下全省项目投资情况开展“小切口”专题调研,及时向省委提出建议,更好为“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作贡献。

“项目投资”赋能“稳增长”
签约项目34个、金额704.9亿元!11月1日,“品味宜宾”——长江首城通航城市·长三角之旅活动在上海举行,宜宾市走进长三角城市推介活动在沪掀热潮,项目投资“赋能”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数字经济等领域。
“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近期,四川各个领域纷纷铆足干劲、落实行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调研显示,1至8月,700个省重点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85.3%,超时序进度18.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在重点项目投资引领带动下,1至8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6%,为稳住全省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项目建设提速增量,项目储备蓄能增势,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为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夯实后劲”——调研组看到,各地想方设法推动规划项目早启动、签约项目早落地、新建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建成、竣工项目早投产,有效带动拼经济搞建设;省政府建立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省领导牵头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分级分类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项目统筹协调有力;全省用好投资运行“红黑榜”通报机制,每季度开展省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抽查,项目考核逗真碰硬,奖优罚劣导向鲜明。

应对“难点”、“堵点”和“盲点”
如何进一步发挥好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效应?调研组认为,困难和问题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项目服务环境差距不可忽视。
——政策落地有“难点”。在当前各项助企政策密集出台、应出尽出的背景下,政策应享尽享、直达快享还有差距,部分项目受宏观政策调控、产业政策调整、市场发生变化等因素影响推进滞后。
——审批环节有“堵点”。一些地方反映部分项目审批涉及部门多、流程繁琐,一定程度影响项目推进。
——监管过程有“盲点”。一些地方反映部分项目因监管不到位存在方案调整、资金不落实、招标投诉等问题,导致项目不能按计划开工,或开工后又停工。
项目要素保障差距急需应对。
项目用地“挖潜”仍需加强。用地问题影响项目进度。调研组看到,从前期省级有关部门对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调度情况来看,有40个项目存在用地问题,占比达到四成。
项目资金“开源”需加强、项目用能“破难”需加强,项目落地见效还有差距,部分产业项目还存在竣工不投产、投产不达产,达产不见效等问题,拉动内需相对不足。

让“驾辕之马”昂首奋蹄
项目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驾辕之马”。
“巩固经济企稳基础、促进经济回稳向上,需要付出超常努力、采取超常举措抓项目促投资,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有力支撑!”调研组为此支招献策:
在优化服务环境中促进项目“应开尽开”。
——以“等不起”的紧迫感破解政策落地“难点”。加大政策落实和配套力度,抢抓时间窗口和时间节点,稳定市场预期,推动政策举措在四季度发挥更大效能。坚持“出政策”和“优服务”两手抓,及时动态调整优化,确保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项目全部按期开工。
——以“慢不得”的危机感打通审批环节“堵点”。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推动重点项目极速审批、快速开工。加快建立完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大力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依法申请办理先行用地、先行开工建设。
——以“坐不住”的责任感扫清监管过程“盲点”。进一步推动项目监管过程全面覆盖,严格落实投资管理制度,加强政府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采取在线监测、现场核查、督导评估等方式对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情况开展日常调度和监督检查,不断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
在强化要素保障中促进项目“早开快建”。
——坚持“土地供给跟着项目走”。准确把握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支持政策,持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推动更多项目用地纳入国家土地保障总盘子。
——坚持“资金保障盯着进度投”。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全力争取国家金融支持,为重点项目精准提供融资服务,促进资金和项目有效对接。
——坚持“用能需求围着项目转”。大力支持重点项目能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合理用能需求,推动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早开工快建成。
在深化督导落实中促进项目“投产达效”。
——持续营造大抓项目氛围。动员全省各级干部群众紧起来动起来,努力在四季度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耽误的进度赶上来、把影响的损失补起来。
——持续压实大抓项目责任。强化省、市、县三级协调联动,始终保持“在线”状态,挂帅出征、挂图作战、挂责问效。
——持续落实大抓项目任务。大力开展精准招商、精品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吸引更多省内外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精心谋划具有带动力、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完善全周期全过程项目管理机制,科学统筹项目建设工期时序,守牢底线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