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理论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对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浅见

时间 2018-12-06 来源 阆中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 字号大小:]
  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是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大整体工作的重要窗口,承担着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报道代表履职活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职责。作为一名普通的人大系统的新闻通讯员,我接触此项工作七年有余,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点体会:从灵魂深处重视。有人说,“三分工作、七分宣传”“低头拉磨要看路”。对单位而言,即使工作做得再好,不去宣传报道,“深闺人未识”“酒香无人嗅”,对于工作的推动极为不利。对个人而言,作为人大工作者,办文办会办事,“低头拉磨”,默默无闻。然而,借助新闻宣传一方天地,能让人出彩,给单位加分,为工作助力。因此,我从来都认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极其重要,不仅是单位的主业,也是个人应好好耕耘的“一亩三分地”。
  第二点体会:从“六多”入手摸索。“文章千古事”,没有谁生来就会“遣词造句”,也不会有那么多“妙手偶得”,采写新闻稿件也是如此,但我相信勤能补拙。作为一个不是文学院、新闻系出身的科班,我从写“豆腐块”信息开始,由简到难,慢慢摸索,“多学、多读、多感、多仿、多练、多悟”,这“六多”让人受益匪浅。一是多学。人大工作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强,仅靠爱好、冲动去写稿,往往会说“白话”、写“错话”, 这就需要多学习和掌握丰富的人大基本知识。二是多读。利用闲暇,翻阅人民日报社论、人大系统报刊杂志,浏览各级人大网站,多读精品力作,慢慢熏陶,潜移默化有益处。三是多感。新闻创作其实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采写新闻稿件需要一个敏感的神经,有感而发的灵感。四是多仿。很多书法高手都是临摹起家,新闻写作也离不开“照着模子学”。五是多练。平时,不管是人大工作的大新闻,还是小体裁,我都主动采写,多多练手,熟能生巧。六是多悟。我深知,文无常形和定式,从“摸着石头过河”学着写,直到形成自己的风格,需要对所写稿件反复揣摩,识变化,看不同,找差距。
  第三点体会:从“五字诀”上升华。作为新闻稿件,除了具备新闻体裁的要素外,我着重在“短、平、快、实、新”上下功夫。一“短”,即追求言简。起初,我采写的新闻像在“堆盆景”,多是长篇大论,提炼总结的不够,总得不到采用,后来转变文风,瞄准“短小精干”,追求言简意赅,却总有收效。二“平”,即追求平实。在写作实践中,有时为了吸引眼球,我也喜欢提炼华丽辞藻作为标题或小标题,往往文过饰非,适得其反。三“快”,即注重时效。“时间就是价值”,对此我深有体会。四年前,我采写的一篇《文物保护法》专题询问的通讯稿,由于自己拖沓迁延,在专题询问结束一个多月后才投递,虽然内容得到认可,但因时效问题,终究未能刊发。四“实”,即实事求是。“真实就是生命”,人大新闻素材源于人大工作,任何无中生有或肆意发挥,都会偏离轨道,失去本真。五“新”,即新颖别致。我发现但凡优秀的新闻稿件,在标题、内容、版面上既别出心裁,又恰到好处。
  第四点体会:从“苦中作乐”中坚持。相信大家都有体会,采编新闻是一件苦差事。据了解,阆中市九县(市、区)人大的新闻通讯员都是兼职的,在单位担负着比较繁重的综合文稿写作任务,还要做好很多其它的具体事务工作。大多数时间,我个人没有几次是在正常上班期间写稿的,或周末或节假日,尤其是在晚上写稿的时候最多。但我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在新闻宣传上有点成绩,总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劳动,不怕苦、不畏难,“苦中作乐”,全身心投入,才能有所获。
  第五点体会:从“互学共进”里成长。“一个诸葛亮,抵不过三个臭皮匠”。干任何事,单打独斗难取得成绩,“唱独角戏”“当孤胆英雄”不会长久,从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也需要团队精神。因此,对于好的新闻素材,我都是先拉出写作提纲,再征求相关领导和同事的意见,发挥众人智慧,完善提纲,打磨内容,精益求精。
  “学无止境,不进则退”。人们常言: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冬天是一个收藏的季节,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季节。从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需要乘风而上,战清苦,寄希望,多学习、多借鉴,储备知识、储备能量,多写稿、写好稿,更为广泛和有效地讲好人大故事,传递人大声音。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