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改的监督法非常重视财经工作监督,专修一章进行表述,在加强过去对决算、预算和计划执行、预算调整审查监督以及审计工作监督的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着眼高质量发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国资管理、金融工作、政府债务等纳入法定监督范畴,在矛盾的焦点上切一刀,是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之举,是抓住关键、担当作为之举,至关重要、极富意义,笔者认为,地方人大要在同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统一思想认识,抓好学习贯彻,可在四个方面着力。
充分认识财经工作监督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财经工作关乎国计民生,事关高质量发展,在地方工作的大盘子里,分量极重,牵一发动全身,做好一地之财经工作大抵可定一地之发展乾坤。当前,各地在党的领导下都在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努力把人民的钱袋子、家底子守好用好,努力把发展的蛋糕做大、分好,在这种形势下,地方人大财经工作监督显得格外重要而紧迫,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依法常态化地把财经工作监督纳入监督计划,认真谋划好、精心实施好、全面落实好。
深刻把握财经工作监督的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定性。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中心任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经济的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财经工作监督,是人大监督的法定方式,也是法定内容。地方人大开展财经工作监督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财经政策措施向民生倾斜,持续保证民生支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地方财经工作奋楫扬帆、行稳致远。
聚焦聚力财经工作监督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按照新修改的监督法,财经工作的监督内容主要是十个方面,对于基层人大而言,既要系统性地全面监督,又要有针对性地重点监督。针对决算、预算和计划执行、预算调整、审计工作等的监督,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着力增强监督的刚性和实效,既要开源节流、过紧日子,又要拼经济、搞建设。针对新纳入监督法进行监督的国资管理、政府债务、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等工作,要突出国资高效利用、保值增值、做大做强,政府债务化债和用好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及财经领域重要改革事项等重点,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作用,防范化解风险,注入发展动力,集思广益、守正创新、稳中求进促进财经工作深入发展。
全面深入推进财经工作监督队伍建设。财经工作监督的专业性很强,财经工作监督队伍建设是人大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攸关人大监督大业,地方人大应从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站位全局,针对财经人才相对匮乏的问题,针对相关报告审查或审议不深、不透的问题,对标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重大要求,紧扣财经工作专业能力建设,优化常委会和财经委员会组成人员的知识和年龄结构,依法有序地引进高素质的财经专业人才成为常委会和专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人大机关干部,着力持续加强人大代表、人大机关干部的财经知识学习培训和实践历练,从实际需要出发,建设好财经代表专业小组、行业代表联络站等代表履职平台,打造能监督、会监督、敢监督、善监督的人大财经工作监督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