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6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第五次会议通过
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会主任委员 杨志文
第一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志文
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各代表团审查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解洪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提交的《关于四川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2008年计划草案。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07年,在中共四川省委的领导下,省人民政府及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的部署、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决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效果初显,重点领域的改革继续深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更为明显,发展不足、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的省情。2007年市场物价上涨过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9%,没有完成涨幅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任务,价格上涨压力很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节能减排任务繁重而艰巨。城乡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移民安置、拆迁、住房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思想,符合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的精神,确定的预期目标和提出的具体措施符合我省实际。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大会批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解洪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提交的《关于四川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四次全会部署的重要一年。要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认真实施“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全面完成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确定的“三步走”阶段性目标,意义十分重大。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道路,提高工业经济质量和整体竞争力。要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统筹起来,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实现良性互动、联动推进。着力培育一批规模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积极鼓励扶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规范整合工业集中区,鼓励引导产业化项目向园区集中,加快建设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优化城镇体系结构,推进城市集群发展,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采取切实措施缓解工业经济运行的瓶颈制约。
(二)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要加强耕地保护,巩固和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
(三)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内涵,抓住机遇,有效整合要素资源,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瞄准国家支持的重点和领域,抓好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以能源开发为重点的基础产业项目,以资源就地转化为重点的工业项目,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项目,形成多头牵引、结构优化、支撑有力的项目建设局面。要采取有力措施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增加农副产品供应,加强价格检测和市场监管,落实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严把土地、信贷关,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水平。
(四)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动资源节约工作。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生产能力。增加节能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机制。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要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抓好重点企业、重点流域污染源的治理。
(五)深化改革开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县试点。要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力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提高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加强国内区域经济合作。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重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发挥科技工作者在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六)着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四川。要组织实施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民生工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切实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要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扩大就业,帮助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困难。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扩大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保资金的监督管理。着力规范房地产市场,重点发展面向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努力解决群众住房困难。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