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9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周维莲
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各代表团审查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解洪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提交的《关于四川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06年,在中共四川省委的领导下,省人民政府及其各工作部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总的来看,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
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较为突出,投资效益和资源利用率不高,节能降耗未能完成预期目标,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任务还相当艰巨,城乡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移民、拆迁、住房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矛盾。
二、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符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的要求,确定的预期目标和提出的具体措施符合我省实际,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是能够实现的。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大会批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解洪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所提交的《关于四川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200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四川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完成今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提出以下建议: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建立工农协调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耕地保护,努力稳定粮食生产。切实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工业强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势资源、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做好资源开发和转化,延伸产业链。着力培育大企业集团,推动企业做强做大,提升工业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规划、引导和支持建设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引导产业化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促进工业聚集发展。加快工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推动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
(三)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协调发展。严把土地、信贷关,遏制盲目投资和不合理重复建设,支持薄弱环节建设。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适度增长,提高投资效益。加快收入分配格局调整,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增加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措施,注重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改善出口结构,扩大出口总量,促进经济发展。
(四)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加快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抓好重点企业、重点流域污染源的治理。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清理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动资源节约工作,支持节能设备的研发、制造和使用,加快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遏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加快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服务业。同时采取切实措施严格监督考核,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大力培育和弘扬创业精神,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
(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切实做好扩大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扩大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加强社保资金的监督管理。积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